正文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2 / 3)

趙晉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

根據我們的調研,我國企業對2014年出口增長形勢預期是略有回升的。也就是說,認為大有好轉和略有好轉的企業的比重上升到56%,比我們在去年春季調查的時候提高了10個百分點,比2012年秋季調查也是提高了十幾個百分點。從這點來看,國內企業的預期有所回升。再結合其他方麵的分析,我們初步認為,應該說2014年出口增長大致在10%左右,比2013年會略有回升,當然這是一個小幅的回升。

企業有這樣一個謹慎樂觀的判斷來源是什麼?這是我們最為關注的。首先在這次調研中我們對企業目前持有定單的情況做了一個全麵了解,實際上我們從2013年秋季10月份調研結果來看,企業在當時回答他所持有的定單從定單有所增加或者略有增加的角度來看,是比2012年秋季明顯上升。這兩個合起來的比重達到66%,而且比2013年春季調查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另外一個支撐企業謹慎樂觀的因素就是定單的期限發生變化。我們知道在危機比較嚴重的時期,企業的定單不論從發單方還是接單方,大家都是非常謹慎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是三個月以內的短單;但是從2013年10月份調研結果來看,長定單比例明顯上升,其中6個月以上的長單甚至達到了32.8%,這一點也是比春季和上一個年度的調查有所好轉。我想這是我們判斷的一個依據。

第二個重要的方麵,是去年年底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形勢在一定意義上印證了企業預期有所上升。先說美國經濟,當然美國經濟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還是有了一個比較不錯的增長。去年三季度的時候,增長率甚至達到4.1%。另外,美國經濟最好的,支撐它增長的因素就在於失業率下降,去年11月份下降7.0%,和危機時候相比,下降趨勢比較明顯。雖然12月份又稍微出現了一點問題,主要是因為非農就業人數比預期減少,但是我們認為在2014年就業穩定這一點還會繼續發揮作用。第二點,美國房地產市場有所回升。當然從2013年來看,也許來自我們中國的炒房者的貢獻估計也是存在的,到底有多少,我無法計算,但至少從房地產市場相對穩定,對經濟穩定的作用,應該說也還是比較明顯的。

從2014年來看,目前最大的風險確實是QE退出的問題,我們最近也和國際的一些專家們進行了交流,我個人的基本判斷是QE如果采取逐步退出的方式,應該說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或者說衝擊是相對有限的。主要基於這兩點:一點就在於QE對實際金融市場造成影響的同時,另外一個方麵更多地是對市場預期的影響,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影響,我們知道QE退出已經折騰了幾次,這就意味著QE退出帶來的衝擊已經落地。第二點,QE的退出也是事關美國經濟是否穩定和溫和複蘇的關鍵,如果美國人選擇QE退出,至少他認為已經有了新的因素可以帶動美國經濟的溫和增長和經濟的回升,它可以通過QE退出的方式來解決它麵臨的一些問題。從這一點上,我們也有理由相信,QE退出,我認為它的影響可能是相對有限的。這是美國經濟,2014年表現還是溫和的複蘇,我認為不會改變。

我認為,2014年對全球經濟影響關鍵性作用比較大的,恰恰是歐盟或者歐元區。為什麼這麼講?盡管我們說歐元區還麵臨很多問題,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一點,歐元區在2014年經濟增長將由負轉正,在2013年還是負增長,2014年會由負轉正,盡管這個正並不高,隻有1%,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歐盟這樣一個基數比較大的背景下,由負轉正,對全球經濟總量增量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從這點因素來分析,如果歐盟真正能夠實現一個穩定的正增長,擺脫衰退,進入一個穩定的正增長,全球經濟穩定和略有回升的基礎就有了保證。

另外,新興經濟體在歐美經濟趨於穩定的情況下,出口增長可能會有所回升,新興經濟體的穩定增長還是可以期待的。包括我們結合IMF的預測,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一點,不詳細展開。

我們剛才講的是市場需求可能會有所回升,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我講的第二個判斷,我們企業的困難並不會因此而減少。反過來講,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下降這樣一種趨勢仍然會持續。根據調查來看,出口比較困難或者造成企業的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三個最大的原因,一個是勞動力成本上升;一個是原材料成本上升;還包括貿易摩擦的增加。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回答顯著上升和有所上升的企業占到71%,這比2013年初和2012年末的數據都是有所上升的,這是造成企業困難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當然其他原因也是存在的,包括國際市場需求減少。企業成本上升這一點,這是根據企業的反映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麵,它壓縮的是什麼呢?當然壓縮的是企業的收益。根據我們的調查而言,大多數企業還是需要通過提價的方式,這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去年年末到深圳進行調研的時候,機電商會代表就講,實際現在我們企業的利潤,尤其在出口方麵,特別是傳統產業,利潤主要依靠出口退稅,他做這個單子已經把出口退稅作為利潤的主要或者全部部分。實際業務過程當中基本是收支相平,所以你退稅能不能及時到位,這是決定利潤多少的很重要的原因。事實上而言,它隻會為企業帶來少量的利潤。也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服裝、鞋帽的企業,他們的產品現在既要出口,同時也要在國內市場銷售。他們在國內市場銷售的價格或者定價,由於大多數情況下是用它的品牌,加上國內物價上升的壓力,價格會比出口的價格高出4到5倍。為什麼出口的時候價格提不上去?道理很簡單,因為貼牌生產,定價權不在他手中,兩個月議一次價,但也隻有壓價,不會提價。

反過來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企業按照正常的利潤水平為出口商品定價,恐怕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很難說你還有價格的優勢和競爭優勢。事實上連續這兩年勞動密集型產業相對於我們在全球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中的比重實際是在下降的,我們認為在2014年還會繼續下降。當然,有裏麵一個原因,就是造成這種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競爭產業競爭力下降,很重要的因素是和人民幣彙率有關係。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名譽彙率,而是說集中反映平均的價格競爭力,我們把它叫作人民幣綜合有效實際彙率。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統計,人民幣綜合實際有效彙率,也就是把名義彙率,不僅僅相對於美元,把所有主要60個國家貨幣的平均彙率計算在內,同時把物價因素,你的物價和他的物價的因素綜合在內計算的話,我們在2013年1-11月份,綜合實際有效彙率升值7%,如果從2011年-2013年累計來看,我們升值16.1%。這是什麼概念?意味著在2013年出口的商品和2011年相比,價格必須提高16.1%,才會抵消國內物價對你造成的影響。另外一方麵,我們看一下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新興經濟體,大多數國家貨幣的綜合實際有效彙率實際是貶值的,尤其像金磚四國其他幾個國家,也包括東南亞一些國家。當然在這三年之內貶值幅度最大的是南非,南非貶值25%,日本23%,印度和巴西都是16.8%。這對於我們傳統產業競爭力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這也是造成企業目前比較困難,而且從今後來看也將是傳統產業競爭力份額繼續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