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1 / 3)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

專稿

本刊訊:2014年1月15日,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在首都大酒店舉辦了以學習貫徹十八大三中全會精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為主題的“2014新春形勢分析會”。會議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劉寶榮主持,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王俊文致開幕辭,外經貿大學副校長趙忠秀做總結發言。以下摘要發表幾位領導和專家的發言。

王俊文(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

新春座談會是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主辦的一年一度的國內外經貿形勢分析會,旨在辭舊迎新之際,彙集我國外經貿領域的領導、專家和學者,對國內外外經貿動態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和展望,為我國外經貿領域的領導部門、企業、學術單位提供決策和研究的參考視角。

眾所周知,2013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5周年,35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改革,35年後的歲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的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做出了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認為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對外開放取得了重大的進展,開放型經濟達到新的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實現了曆史性跨越,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要求我們加強戰略謀劃和政策統籌,深入研究全麵參與和重點突破的路徑,準確把握全麵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的內涵,處理好改革創新與擴大開放、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擴大國內市場準入與開拓國際市場、深度參與全球化與防範經濟風險、鞏固傳統優勢與培育競爭新優勢等幾個關係。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將積極組織和推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的相關研究,為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建言獻策排頭兵。同時,也希望在此次座談會上,能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方麵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觀點和創新的建議。

沈覺人(原外經貿部副部長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名譽會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堅持世界貿易體製規則,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彙合點。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

多邊貿易體製和自貿區建設都要重視,要認識多邊貿易體製在世界貿易規則中所起的基礎性作用。盡管現在區域自貿區和雙邊自貿協定的建設蓬勃發展,包括在談判的TPP和TTIP,都被抄得很熱,但這些談判的規則,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世貿組織的規則,也就是過去關貿總協定留下來的規則。特別是如果發生貿易爭端時,根據什麼來解決,還是要回歸到WTO規則來解決。因為現在所談的區域次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都與關貿總協定和世貿組織的規則有關,如果將來有了貿易爭端,他們並沒有自己的解決機製,最後還是要以WTO的爭端解決機製來解決。所以,我認為,多邊貿易體製在國際貿易中,還是起一種基礎性的作用,中央提出“堅持世界貿易體製規則”,十分重要。

今年在多邊貿易體製談判和自貿區建設中,要推動的幾件事:

一要推動全麵執行巴裏島達成的多哈回合早期收獲成果。巴裏島協議大家簽了字,是不是能執行?還要看下一步,需要各國采取實際的措施,比如貿易便利化等,需要各國落實到行動。總之,對多哈回合巴裏島達成的早期收獲協議,要推動其全麵執行。

二是推動多哈回合其它議題的繼續談判,爭取早日達成全麵協議。巴裏島達成的協議,主要是關於貿易便利化,而多哈回合談判的其它議題還很多,如農業議題,就是比較突出的議題。隻有爭取達成全麵的協議,多哈回合談判才是最終成功了。

三是加快新的自貿區談判。現有我國對外正在談的有六個自貿協定,此外還有新的協定也要談,值得注意的是對以色列的自貿區談判,比較重要。正在談判的六個自貿協定,是中韓、中日韓、中國澳大利亞、中國挪威、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和RCEP(東盟10+6)。這些談判中,現在看來中韓可能進度最快,中日韓進展不大,因為在日本現在的政治態勢下,要談成自貿協定難度較大。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要加快一些新議題的談判,非常重要。新議題包括環境保護、投資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的談判。決議還有一句話,要“形成麵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這個要求是很高的,對新議題談判,我們要采取積極推進的態度,這是我國對外開放和國內改革的重大步驟。過去對這些新議題,我們比較不太積極,現在要積極推動談判,將深刻影響國內產業和企業的利益調整。

在新議題談判的設計中,我認為要考慮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平衡。過去我們與關貿總協定談判也好,與WTO談判也好,都考慮了這一條,就是我們的權利和義務是要基本平衡的。當然希望我們的得利能多一點,但是不可能一個協議隻對我國有利而對別國不利。我們現在主張互利共贏,所以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平衡是必須要考慮到的。

孫振宇(中國駐世貿組織原首任大事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會長):

其實剛才沈部長已經講得非常全麵了,我就想講一兩個問題,多邊貿易談判和我們國內的改革開放是相互促進的關係。我覺得今年的談判會是一個小高峰,會有很多好戲連台,包括剛剛結束的BIT的談判,跟歐盟、美國談判,就是一個負麵清單,作為一個條件、作為一個基礎,還有準入前國民待遇,已經有進展了,已經進入條文談判,推進很快。這個本身就是推動國內的改革開放,你要達到美國要求的標準(BIT),或歐盟要求的標準,國內不改革開放行嗎?這是很大的挑戰。將來談成以後,對國內下一步改革開放推動力會非常強。

我覺得一個挺大的挑戰在哪兒?就是我們政府的作用,要從前期審批逐漸過渡到中後期監管,這個挑戰太大了。為什麼在上海搞自貿區?我覺得上海可以探討出很好的路子,上海人很聰明,人員素質很高,讓他們來探討如果前期不審批,後期怎麼監管?怎麼沒有漏洞?這個問題非常大。所謂後期監管,就是如果他違法怎麼辦?如果違反你很多法律法規怎麼辦?壟斷了怎麼辦?侵犯了你的知識產權怎麼辦?我們現在還沒有成套的後期監管經驗,所以要探討,這裏包括很多內容,包括實施細則。美國有337,如果違反知識產權,他有337管著。我們法律是有的,沒有細則,如果外國公司侵犯了我們國家知識產權怎麼辦?你違反我哪一條,我就得監管,得查處你,這些東西都要有。包括反壟斷,我們現在反壟斷已經在發展,但是三個部門互相交叉,怎樣有一個協調,你進來以後違反了我的反壟斷法,那我要監管,這也是一個閥門。監管好了以後,前期開放才有效,否則前麵一開放,後麵又走回頭路,一刀切,一定要防止出現這種情況。

我覺得上海自貿區探索非常重要,和我們整個談判齊頭並進。我們談判什麼?不僅是雙邊的談判,我們還有自貿區的談判,RCEP、中韓,還有海關合作組織的談判,而且中韓談判推動非常快,習主席和韓國總統會見的時候能夠敲定下來最好。另外,還有周邊談判,希望大家注意周邊談判,比如服務貿易,它是部分WTO成員在這兒談,周邊談判談成以後很容易轉成多邊。ITA信息產業產品的談判,環境產品的談判,咱們在APEC已經談得差不多,我們都接受了,但是要把這個多邊化,如果其他成員也能接受,那就非常好。還有GPA,也在提升談判內容、範圍,我們現在還沒有加入,但也在加入談判。如果推動周邊談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TPP給我們帶來的壓力,這也是美國最關心的,如果周邊談成了,他會把興趣都放到這兒來,會有這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