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不能事必躬親,否則即使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應付企業成千上萬的業務,然而,經理人又必須對企業所有的財務活動負責,即所謂的“授權不卸責。”因而,經理人需要一套科學、合理、健全、有效的財務內部控製製度,幫助您做好本企業的財務管理。
目標
本章結束時,你應該能夠:
※了解財務管理機構的兩種形式
※理解內部控製的構成要素和主要內容
※掌握企業財務內部控製製度
第一節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構
△內容提要
1.財務管理機構的作用
2.財務與會計並為一體的組織形式
3.財會與會計設置不同管理機構的平行組織形式
△關鍵詞語財務管理機構、模式
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必須設立合理、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並配備相應的人員,每個問題和每位員工的責任、權限都應該明確規定。這樣一來,各個職能部門便可以各司其職,既互相聯係,又互相製約,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並最終有效地實現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建立一套健全合理的組織機構可以使你從那些程序化的、規範化的日常工作中跳出來,更好地抓住主要問題來開展工作。
由於各個企業的性質以及內部管理模式等差別很大,各自設立的財務管理機構也不盡相同。目前,我國企業財務會計機構的常見組織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財務與會計並為一體的組織形式
在這種形式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兩套機構合並在一起,這是目前多數企業采取的形式。一般情況下,企業設一個財會科室,由總會計師或主管經濟管理的副總經理來領導,負責全公司財務和會計兩方麵的管理工作。
一體化的財務會計組織形式優點在於關係簡明,便於財務業務集中管理,並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企業已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企業所麵臨的理財環境越來越複雜,財務管理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財務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日趨增強,在這種情況下,這種一體化的組織形式有些跟不上目前財務管理的發展形勢。
二、財務與會計設置不同管理機構的平行組織形式在這種形式下,企業將一體化的財務、會計分開設置機構,各司其職。財務和會計部門各有各自的一套組織機構。在平行組織結構中,會計主任主管包括會計核算的所有工作,如編製預算、業績評價和業務谘詢,負責內部會計控製、會計核算、辦理納稅,編製財務報告、會計報表等,而財務主任則全盤主管財務管理的所有工作。
這種平行組織機構在實際運行中,有利於財務、會計各自發揮各自的作用,權責明確,既保證財務工作又保證會計工作,可以適應市場經濟下管理的要求。
在這種財會管理機構下,企業的職責是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管理資金;組織財務活動,對經濟活動實行財務監督,更好地履行財務管理的職能。
與其職責相適應,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要完成以下任務:圍繞處理好各方麵財務關係和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這個中心,為促進企業生產提供資金,並想方設法合理、節約地運用資金,保證資金的使用達到最佳效果;製定本企業的成本和利潤計劃,確定最優利潤指標及其實施方案,督促有關部門執行降低成本和增加生產的技術經濟措施,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及時、足額上繳有關稅金;積極利用獎金等經濟手段調動公司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參與有關生產、銷售、產品開發以及對外投資等計劃的編製與決策。
以上兩種管理模式在我國的各類企業中是比較常見的,你可以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於本企業實際狀況的規章製度,進行合理的崗位設置與分工,這會幫助你所做的各項工作得以準確、高效地完成。
第二節 完善的內部控製製度
△內容提要
1.建立內部控製製度的必要性
2.內部控製製度的要素
3.內部控製製度的設計
△關鍵詞語
內部控製製度
一、建立內部控製製度的意義
為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環境的需要,任何一個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和業務繁簡,都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高效率的組織指揮機構和先進有效的管理體係。內部控製製度就是這個先進有效管理體係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您作為經理人,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內部控製最初起源於內部牽製,即為維護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證會計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的正確性,確保各項財務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來的業務分管責任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科學管理方法的產生和運用,內部牽製的範圍得到擴大,逐步發展到經營決策目標的建立和貫徹,經濟效益的實現和評價等諸多領域,並由此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和科學的內部控製製度。
如何建立和健全企業內部控製製度是一門很精深的學問,也是經理人應當認真對待的問題之一。
二、內部控製製度的構成要素
(一)內部控製製度的目標
總的來說,企業的內部控製製度的目標是:保全資產,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完善經營管理製度,追求最佳效益。具體可以分為:
1.保證會計信息及其他信息的正確可靠;
2.保護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與完整;
3.保證各項管理方針、製度和措施的貫徹執行;
4.保證企業各項生產和經營活動有秩序、高效率地進行。
(二)內部控製製度的主體
由內部控製製度的目標我們可以看出該製度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麵麵,因此實施這一控製製度的主體隻能是企業管理者。這裏我們有必要提及會計人員,他們不是內部控製的主體,但他們卻是內部控製信息的製造者,是內部控製效果好壞的反饋者。
(三)內部控製製度的客體
內部控製製度的客體即內部控製所指向的對象。廣義的內部控製製度是把企業做為一個整體,針對各項經濟業務和各個管理層所進行的協調和控製,狹義的內部控製對象把企業細化,針對某一管理部門或某一經濟業務的內部展開控製與管理。
(四)內部控製製度的措施
內部控製製度的措施是各種手段、方法的集合,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內部控製製度在企業內部的有效運行,以實現控製的目標。
三、內部控製製度設計
由於各個企業的規模、性質、組織、業務範圍與管理水平的不同,各企業在建立內控時的方法與構成的內容方麵也有所不同,通常其構成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組織機構控製
即經理人應如何將企業內部的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分工,從而使員工們能夠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就如何分工問題,經理人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授權進行某項經濟業務和執行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工;
2.執行某項經濟業務和記錄、審查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工;
3.保管某項財物和記錄該項財物的職務要分工;
4.保管某項財物和將實存數、賬存數核對的職務要分工;
5.記錄總賬和記錄明細賬的職務要分工。
(二)業務記錄控製
即經理人應規定若幹製度來要求會計人員或相關業務記錄人員必須認真、嚴謹地按照規定的製度去執行,以保證會計記錄達到真實、及時和準確的要求。
那麼你應從哪幾個方麵來建立記錄控製製度呢?
1.建立嚴格的憑證製度。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發生的依據。嚴格的憑證製度,要求設計良好的憑證格式和傳遞程序,並要求所有憑證均按順序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