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經理人需要時刻關注財務領域的最新發展,不斷學習最新知識,才能永遠在激烈的競爭中穩操勝券。本篇聚焦於三大熱點問題:風險投資、內部控製和。
風險投資促成了矽穀的騰飛,培養了微軟、英特爾、網景等一大批世界超級公司,實現了一代人創業的夢想。風險投資在中國正方興未艾,毫無疑問,很多企業都可能在風險投資中找到成功的機會。
內部控製問題重要而又複雜。經理人職責大部分是控製活動,而針對財務的內部控製是企業全部活動的基礎。
21世紀的中國,將在規定的遊戲規則中創造財富,聚斂財富。誰先了解、掌握、運用這些規則,誰就取得了主動權。
器: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使很多默默無聞的小企業實現了一夜間躋身國際大公司的夢想,微軟、雅虎、英特爾、網景等等世界巨富的成功都離不開風險投資,NASDAQ成為企業家們畢生的理想。理解風險投資,是成功投資的開始。也許有一天,您所經營的企業就是幸運的下一個成功典範。
目標
本章結束時,你應能夠:
※了解風險投資的含義
※理解風險投資的運作機製
※能夠根據中國風險投資的現狀預測其未來發展前景
第一節 走近風險投資
△內容提要
1.中國風險投資的興起
2.風險投資的概念
3.政府的角色轉換
4.從小變大的商戰手段
△關鍵詞語
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公司政府角色以小博大
一、新世紀的風險投資高速列車
人類經曆了千年的農業經濟和百年的工業經濟之後,正在進入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不管人們是否歡迎、是否喜歡、有無思想準備,它都會成為本世紀全球主導經濟形態,這是趨勢。中國加入以後,麵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挑戰發達國家已領先一步的科技。
對中國的企業經營者來說,尤其是拿著能造福人類的高科技成果而沒錢轉化的企業經營者來說,九八年以前,他們煎熬在夢想與失望的交替之中。自八五年《中國科技體製改革的決定》出台以後,同年九月中國成立了首家專營高新技術風險投資的金融公司――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後來一些省份也相繼成立了同類公司。但是,由於投資主體和風險主體都是國家,以及其他經濟環境不配套,使風險投資事業無法發展,中國的科技發展被經費所限。九九年中國實行的科教興國戰略為發展知識為主體的經濟作了重要準備。隨著微軟、雅虎、英特爾、網景等等世界巨富成功之謎被破譯,人們清楚地看到,由於風險投資的介入,帶來了美國信息產業今天的輝煌。科學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周期已由原來的二十年縮至十年以下。
與工業經濟時代的石油、鋼鐵大亨們通過一生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完成巨額財富的積累過程相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語了。正是這些,又燃起了中國企業經營者們的希望與企盼。尤其是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先生提交了題為《關於借鑒外國經驗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被列為全國政協九八年“一號提案”之後,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去年的“高交會”使高新技術項目和風險資本終於坐在了同一輛車裏對話。近日又傳佳音,中華網在美國上市給公司業務帶來數倍增長,這種高市值除了給公司帶來了利潤及先進的管理,同時給中國的風險投資樹立了信心。
二、什麼是風險投資
所謂風險投資是指“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或者說,“凡是以高科技與知識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的創新產品或服務的投資”。後者比前者定義更為寬泛,而且突出了創新。所以,風險投資所指的風險不是一般的風險(risk),而是在冒險與創新之間(venture)。從另一方麵看,同是融資行為,與銀行貸款相比,風險投資家投資的是未來,試圖駕馭風險,即不是單純給錢,還有創新的戰略製訂,技術評估,市場分析,風險及收益回收和評估,以及培養先進的管理人才等。銀行貸款考慮的則是一般的回避風險以及財產抵押的現在行為。當然,趨之若鶩的真正動機,還是風險投資的高額回報。
三、政府如何轉換角色,促進風險投資
從美國風險投資的發展軌跡到投資者對納斯達克(NASDAQ)市場的熱情,中國股民對高科技板塊的追捧,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發展高科技風險投資事業大有可為,產業結構調整正逢其時。
美國經濟在九十年代保持高增長速度得益於八十年代的產業結構調整,得益於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的崛起和風險投資的介入,得益於政府的角色對位。結合中國國情,政府的角色應作如下三個方麵的轉換:
第一,風險主體的轉換。據統計,目前中國現有的幾十家風險投資機構中,很大一部分還是政府出資作為風險投資主體,陷入在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怪圈中,無法發揮超脫於風險及市場又指導市場的政府官辦。為了理順關係,應盡快實現政府出資不控股,以民間資本取代政府風險主體的位置對換,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介入,體現政府的產業政策意圖。
第二,優化環境、營造氛圍。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李楠最近指出:當前,中國風險投資麵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就各級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拿出多少錢來組建風險投資結構,不是急於抓項目,跑資金,而是集中精力創造一個適合風險資本立足和機構生長的好環境,建立本地吸引風險資本的優勢。比如澳門回歸後,福建對台優勢更為突出,僑資、民資、廈大等學園均具風險投資優勢,政府應明確如何完善基本構架,孵化引導,從而確定政府在風險投資體係中的角色與作用。
第三,觀念革命不負角色重任。在改變傳統經濟運行模式和舊體製方麵要創新,首要是表現在觀念上的革命。製訂相關規劃既要標新立異,又要切實可行,思路要超常規,腳步要拋棄追隨式,實現跨越式。
放眼世界,美國是風險投資的先驅,歐洲力挽狂瀾緊隨其後,日本及東南亞是後起之秀,我們擁有最大市場的中國是從現在開始。盡管中國風險投資從產生到發展有個過程,但可喜的是她已經乘勢而起並且提速前進。可以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國也會產生高科技風險投資的“巨無霸”。
四、風險投資以小博大創奇跡
(一)網景神話
網景公司創始人克拉克算得上一位奇人。80年代初期,他預測到電腦處理圖形信息的巨大市場潛力,立即想方設法,籌集風險投資,創辦公司。90年代初,克拉克將目光轉向因特網,於94年建立網景公司,1995年成立僅16個月,從未盈利的網景公司在華爾街上市。金融界權威人士預測每股銷售14美元,但開盤結果卻是每股58美元。克拉克贏利56億美元,使得這家風險投資資金隻有1700萬美元的小公司一鳴驚人,震撼網壇,成為微軟之後又一奇跡。
(二)風險收益並存
風險投資在中國還沒有形成熱潮,但它注定要在中國經濟中占一席之地,如果爭取到風險投資,企業經營者哪怕開的是一家小作坊也許傾刻之間就能變成大集團。
風險投資是一種金融手段,但是它和其它類型的金融手段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風險投資與政府貸款不同,政府貸款往往是出於政府自身利益而對一些產業項目的扶持;與銀行貸款不同,銀行貸款需要根據要求貸款的公司或個人的財務狀況,並且要求有一定的擔保才給予貸款。風險投資並非是簡單的有風險的投資,每項投資總有風險,風險投資是指那種具有專業化、科學化、係統化、職業化特點的金融投資手段,主要用於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企業,在創建初期或發展階段所需的資金領域中,因此有人稱風險投資為創投資本。風險投資者常常參與新建公司(即被投資者)的管理和決策。風險投資者與被投資者在某種意義上是同生死、共患難。
(三)風險投資盡顯魅力
在過去的幾年中,美國風險投資業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已經使世人看到,這一奇特的金融機製,已經在全球激發出神奇的威力。美國矽穀的沙丘大道旁,彙集了風險投資的巨擘,他們目光敏銳,經驗豐富,他們既有美國西部牛仔那種豪賭的天性又有現代理智的金融手段,他們具有成功的自信。英特爾公司創造人之一――漕宜斯擅長與外界打交道,他和風險投資公司的主管、產業界的巨頭、政府高級官員等,均保持著良好的人際關係。60年代末期,在英特爾公司創辦時,他曾以卓越的交際能力,在30分鍾內為英特爾公司的發展與擴張立下汗馬功勞。
因此,把風險投資稱為以小博大的商戰手段十分貼切,日本風險投資大王孫正義以風險投資起家創建軟銀公司,在大阪電子展覽會期間,放手一博,以公司全部資金租到最佳展位,無償提供給著名廠商,並以此打開自己公司的知名度。1994年“軟銀”上市,在股市上募集到38億美元,並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兼並活動。
(四)風險投資新動向
近年來,美國政府和國會對風險投資改變了以往的做法,提供比較優惠的稅收政策,結果美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大幅度增長,成功者的先例使投資者躍躍欲試,風險投資熱潮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