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營運資金控製策略(3 / 3)

當然,賒銷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全部的應收賬款都實施追蹤分析。在通常情況下,賒銷企業主要應以那些金額大或信用品質較差的客戶的欠款作為考察的重點。如果有必要並且可能的話,賒銷企業亦可對客戶(賒購者)的信用品質與償債能力進行延伸性調查和分析。

(二)應收賬款賬齡分析

應收賬款賬齡分析,即應收賬款賬齡結構分析。所謂應收賬款的賬齡結構,是指各賬齡應收賬款的餘額占應收賬款總計餘額的比重。

企業已發生的應收賬款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尚未超過信用期,有的則已逾期拖欠。一般來講,逾期拖欠時間越長,賬款催收的難度越大,成為壞賬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進行賬齡分析,密切注意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是提高應收賬款收現效率的重要環節。

因此,對不同拖欠時間的賬款及不同信用品質的客戶,企業應采取不同的收賬方法,製定出經濟可行的不同收賬政策、收賬方案;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需提前作出準備,充分估計這一因素對企業損益的影響。對尚未過期的應收賬款,也不能放鬆管理、監督,以防發生新的拖欠。

(三)應收賬款收現保證率分析

應收賬款收現保證率是為適應企業現金收支匹配關係的需要,所確定出的有效收現的賬款應占全部應收賬款的百分比,是二者應當保持的最低比例。公式為:

應收賬款收現保證率=(當期必要現金支

付總額-當期其他穩定可靠的現金流入總額)當期應收賬款總計金額式中的其他穩定可靠現金流入總額是指從應收賬款收現以外的途徑可以取得的各種穩定可靠的現金流入數額,包括短期有價證券變現淨額、可隨時取得的銀行貸款額等。

應收賬款收現保證率指標反映了企業既定會計期間預期現金支付數量扣除各種可靠、穩定性來源後的差額,必須通過應收款項有效收現予以彌補的最低保證程度,其意義在於:應收款項未來是否可能發生壞賬損失對企業並非最為重要,更為關鍵的是實際收現的賬項能否滿足同期必需的現金支付要求,特別是滿足具有剛性約束的納稅債務及償付不得展期或調換的到期債務的需要。

(四)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製度

無論企業采取怎樣嚴格的信用政策,隻要存在著商業信用行為,壞賬損失的發生總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說來,確定壞賬損失的標準主要有兩條:

1.因債務人破產或死亡,以其破產財產或遺產清償後,仍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

2.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且有明顯特征表明無法收回。

企業的應收賬款隻要符合上述任何一個條件,均可作為壞賬損失處理。

既然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無法避免,因此,遵循謹慎性原則,對壞賬損失的可能性預先進行估計,並建立彌補壞賬損失的準備製度,即提取壞賬準備就顯得極為必要。

同壞賬損失的確認一樣,壞賬準備金的提取數額、比率也可以由企業自行決定。

第三節 用活流動資金:企業存貨控製

△內容提要

1.存貨管理中相關成本有哪些

2.怎樣有效地進行存貨控製

△關鍵詞語

存貨存貨成本經濟批量

存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生產或銷售而儲備的物資。

企業儲備適量的存貨可以有效地防止停工待料事件的發生,維持生產的連續性;存貨儲備能增強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麵的機動性以及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集中進貨又能有效降低進貨的成本。

因此,任何一個經營管理者都要重視存貨的控製與管理。存貨控製或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並決定著企業收益、風險、流動性的綜合水平,因而在整個投資決策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存貨管理的相關成本

與存貨管理相關的成本主要包括:進貨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

(一)進貨成本

存貨的進貨成本包括進價成本和訂貨成本兩部分。進價成本是指購進存貨的單價與數量乘積總和,它與進貨數量有關,與進貨批次無關。訂貨成本是指企業因組織進貨而開支的費用,一般包括辦公費,運輸費,差旅費,檢驗費,搬運費等,一般來說,訂貨成本與訂貨次數關係密切,也有部分訂貨成本受進貨數量影響。

(二)儲存成本

儲存成本指企業持有存貨而發生的費用。這裏所講的儲存成本不僅包括倉儲費用,更主要的指存貨所占用的資金不能用於其它投資而喪失的收益,即機會成本。

(三)缺貨成本

缺貨成本是企業因存貨不足給生產經營帶來的損失。一般來說,缺貨成本與企業存貨數量反方向變化,存貨數量越多,缺貨成本越低。

二、怎樣有效地進行存貨控製

實現存貨管理的目標,關鍵在於確定一個最佳的存貨數量,對存貨數量加以控製。在企業存貨管理和控製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存貨控製方法,這裏主要介紹兩種控製方法:存貨經濟批量模型、存貨分類控製。

(一)存貨經濟批量模型

經濟進貨批量是指能夠使一定時期存貨的總成本達到最低點的進貨數量。

決定存貨經濟進貨批量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變動性進貨費用(簡稱進貨費用)、變動性儲存成本(簡稱儲存成本)以及允許缺貨時的缺貨成本。

基本經濟進貨批量模式的確定,是以如下假設為前提的:(1)企業一定時期的進貨總量可以較為準確地予以預測;(2)存貨的耗用或者銷售比較均衡;(3)存貨的價格穩定,且不存在數量折扣,進貨日期完全由企業自行決定,並且每當存貨量降為零時,下一批存貨均能馬上一次到位;倉儲條件及所需現金不受限製;(4)不允許出現缺貨情況;(5)所需存貨市場供應充足,不會因買不到所需存貨而影響其他方麵。

由於企業不允許缺貨,即每當存貨數量降至零時,下一批訂貨便會隨即全部購入,故不存在缺貨成本。此時與存貨訂購批量、批次直接相關的就隻有進貨費用和儲存成本兩項。這樣,進貨費用與儲存成本總和最低水平下的進貨批量,就是經濟進貨批量。

假設:Q――經濟進貨批量;

A――某種存貨年度計劃進貨總量;

B――平均每次進貨費用(訂貨成本);

C――單位存貨年度儲存成本。

則:

經濟進貨批量(Q)=2AB/C

經濟進貨批量的存貨總成本(Tc)=2ABC經濟進貨批量的平均占用資金(W)=QP/2=PAB/2C年度最佳進貨批次(N)=A/Q=AC/2B

“例”某公司每年需耗用材料1440公斤,該材料單位采購成本為10元,單位儲存成本為4元,平均每次進貨費用20元,試計算最佳進貨批量。

Q=2AB/C=2×1440×20/4=120(千克)

Tc=2ABC=2×1440×20×4=480(元)

W=QP/2=120×10/2=600(元)

N=A/Q=1440/120=12(次)

所以,當進貨批量為120公斤時,存貨總成本量低。

(二)存貨分類控製

ABC控製法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巴雷特於19世紀首創的,以後經不斷發展和完善,現已廣泛用於存貨管理、成本管理和生產管理。對於一個大型企業來說,常有成千上萬種存貨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有的價格昂貴,有的不值幾文,有的數量龐大,有的寥寥無幾。如果不分主次,麵麵俱到,對每一種存貨都進行周密的規劃,嚴格的控製,就抓不住重點,不能有效地控製主要存貨資金。控製法正是針對這一問題而提出來的重點管理方法。運用分析法控製存貨資金,一般分如下幾個步驟:

ABC分類圖

1.計算每一種存貨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為1年)的資金占用額。

2.計算每一種存貨資金占用額占全部資金占用額的百分比,並按大小順序排列,編成表格。

3.根據事先測定好的標準,把最重要的存貨劃為類,把一般存貨劃為類,把不重要的存貨劃為類,並畫圖表示出來。

4.對類存貨進行重點規劃和控製,對類存貨進行次重點管理,對類存貨隻進行一般管理。

把存貨劃分成、B、三大類,目的是對存貨占用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類存貨種類雖少,但占用的資金多,應集中主要力量管理,對其經濟批量要進行認真的規劃,對收入、發出要進行嚴格的控製。類存貨雖然種類繁多,但占用的資金不多,不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管,這類存貨的經濟批量可憑經驗確定,不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規劃和控製。類存貨介於類和類之間,也應給予相當的重視,但不必像類那樣進行非常嚴格的控製。

小結

1.企業持有現金是出於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等三大動機。

2.計算企業最佳現金持有量有兩種方法:成本分析模式和米勒-歐爾模型。

3.應收賬款管理是企業資金周轉管理的重要內容。

4.存貨控製的方法有:存貨經濟批量模型和分類控製法。

思考題

1.為什麼不能過多或者過少地持有現金?

2.什麼是5C信用評價係統?

3.什麼是存貨分類控製方法?

第三篇 企業納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