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新中國60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 / 3)

“一個基本路線”,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這是我們事業經受風險考驗、勝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一個總體布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在經濟建設上,要重點把握“一個體製、兩個製度”。“一個體製”,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兩個製度”,就是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在政治建設上,要重點把握“一個統一、四個製度”。“一個統一”,就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四個製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基層群眾自治製度。在文化建設上,要重點把握“一個方向、一個體係、三個更加”。“一個方向”,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一個體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三個更加”,就是人民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精神麵貌更加昂揚向上。在社會建設上,要重點把握“一個重點、一項任務、五有目標”。“一個重點”,就是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一項任務”,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五有目標”,就是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一個發展目標”,就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本質要求。其中,“富強”是經濟方麵的要求,“民主”是政治方麵的要求,“文明”是文化方麵的要求,“和諧”是社會方麵的要求。我們要堅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位一體的建設目標,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在更大程度和更高層次上造福於全體人民,不斷譜寫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基本路線”、“一個總體布局”、“一個發展目標”這三個方麵,相互聯係,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其中,基本路線是總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遵循;總體布局是基本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具體展開;發展目標是宏偉藍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努力方向。

三、新的曆史起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按照“三步走”的現代化發展戰略,解決中國人民富起來的曆史課題,大約需要從1949年到21世紀中葉100年的時間。這是第二個100年。在第二個100年裏,我們已經走過60年的光輝曆程,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麵對新的曆史起點,深刻把握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再到21世紀中葉的兩個100年,深刻把握中國人民站起來和富起來兩個曆史性課題,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兩次結合,深刻把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兩大理論成果的形成和發展,深刻把握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兩條正確道路的探索和拓展,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形成和堅持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和建設理論,堅持和拓展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這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經驗。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展望未來,我們要解決好第二個課題,使中國人民富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和精髓,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如果沒有1978年那場真理標準大討論,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就難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七大”把解放思想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一條,要求我們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我們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尤其是要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麵進一步解放思想。具體來說,一是從經濟發展方麵看,要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來一次思想大解放;二是從社會發展方麵看,要在經濟與社會統籌發展上來一次思想大解放;三是從政府治理方麵看,要在行政管理體製改革上來一次思想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