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要進一步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在新的更高的層次上推進改革開放。尤其是要努力形成一套比較完善、比較定型的體製機製,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我們要深刻理解和充分運用改革開放“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完成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雙重任務,不能重複其他國家走過的老路,而必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科學發展道路,做到好字優先、又好又快。科學發展同時也應該是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如果說,科學發展主要是把蛋糕做大;那麼,社會和諧主要是把蛋糕分好。我們既要有做大蛋糕的能力,又要有分好蛋糕的能力。要把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作為基本要求,貫穿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局麵。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具體落實到指標上,就是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迎接建黨100周年。然後,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再奮鬥30年,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迎接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我們要牢牢抓住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這四個方麵互相聯係、互相促進,解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寶、動力、要求和目標問題,對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至關重要。我們要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始終不渝地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斷拓展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道路,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和農民國家,農村經濟關係國民經濟的全局。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問題。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在1949年站起來,就是由於我們黨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情況出發,正確地解決了中國革命與農業、農村和農民的關係,走出了一條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道路。同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真正富起來,必須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重中之重。隻有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農村的全麵發展和農民的共同富裕,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第二個課題才能真正完成。我們要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