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委黨校王彥飛
“管理民主”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天水市在新農村建設中把管理民主的要求融入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麵和各個環節之中,較好地實現了政府引導與農民自主建設的結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由於新農村建設中管理民主問題的實踐時間還比較短,經驗還不太成熟,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一、天水市新農村建設中管理民主的實踐成效
對於管理民主,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標是:村級組織領導有力,勤政廉潔,作風民主,致富有策;民主管理製度得到有效落實,民主管理權利得到充分發揮,村民對村務公開的滿意度達到80%。由於領導重視,目標明確,措施得力,群眾擁護,天水市新農村建設中管理民主的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維護農民權益,調動了農民群眾參加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天水市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實行民主管理,注重了解農民需求,尊重農民意願,引導農民群眾正確處理政府扶持、社會支持與自主建設之間的關係,在農民群眾中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動力。凡是村裏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切事務,都要求廣泛征求農民群眾的意見,由農民群眾根據自己的需要作出判斷和選擇。這種決策的自主性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和參加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自覺性。已成為國家扶貧新模式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就是天水市在新農村建設中實行民主管理結出的豐碩成果。
(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天水市在推進管理民主的過程中,注重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群眾觀念、法紀觀念和廉潔奉公意識的教育,幫助他們切實改進群眾工作作風,注重加強黨風廉政方麵的製度建設,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三)服務經濟建設,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管理民主必須有利於生產發展,有利於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天水市在推進管理民主的過程中,不搞單打一,而是把推進管理民主的工作與推動本地農村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讓農民群眾全麵了解各種支農惠農政策,增強了政策的透明度;二是對鄉村債務進行了清理核實,堅持村集體資產和財務收支情況以及上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要按照公開程序逐項逐筆公布,增強了財務管理的透明度;三是在扶貧工作中注意征求群眾意見,扶貧活動讓農民群眾廣泛參與,扶貧款的使用讓群眾監督,增強了扶貧工作的透明度;四是鼓勵和支持農民群眾按照自願、民主的原則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並通過示範引導,讓農民群眾在增效增收的事實麵前自願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促進了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基礎設施薄弱、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是製約天水農村生產發展的主要“瓶頸”,也是影響農民生活條件改善的重要因素。天水市在新農村建設中注意以管理民主促進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改善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是在興修農田水利、小流域綜合治理,中低產田改造以及農村飲水、道路、供電、沼氣、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公開各方麵資金的使用情況,並多方麵聽取農民意見,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在發展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方麵,堅持和貫徹了民主管理的原則。三是在精神文明創建和鄉風文明的培育中,評選“文明戶”、“五好家庭”的內容向村民公布,讓村民知情;村規民約的製定和執行讓村民參與;遵紀守法和助人為樂的情況及時向通報,在鄉村中弘揚了正氣,抵製了歪風,形成了文明向上的農村社會新風貌。
(五)進一步完善了鄉村治理機製,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通過發展管理民主,天水市進一步完善了以村民自治為基礎的鄉村治理結構。一是進一步健全了農村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製度,尤其是規範了村級民主決策程序,完善了“一事一議”製度。二是促進了鄉村組織的職能轉變和工作方式的轉變,鄉村組織和農村基層幹部把主要精力由過去抓招商引資、征收稅費、催糧催款轉向搞好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由習慣於行政命令轉變為依靠說服教育、示範服務、民主法製的方法開展工作。
二、天水市新農村建設中對民主管理的探索
天水市堅持把民主管理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動力和保障,以省定試點村為重點,以“百村示範、千村推進”工程為載體,積極探索完善民主管理的製度安排和工作方法,秦州區窩駝村、麥積區曹石村等一些試點村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為全市新農村建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但由於種種原因,天水市新農村建設中管理民主的實踐特別是一些非試點村的管理民主實踐還相對薄弱,總體來說還處於探索完善之中。這種探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