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蘭州市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2 / 2)

2、健全黨組織生活,改進黨組織的活動方式。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黨的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黨員聯係戶,黨員責任區等製度都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而建立起來,不斷完善。

(三)強化責任意識

必須明確各級領導的責任。要樹立“不抓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失職,抓不上去是不稱職”的意識。

1、加強基層班子,解決有“人”辦事問題。一是充分發揮蘭州市農村基層幹部專修學校的作用,加強對全市農村幹部的培訓教育,每年輪訓一遍,提高其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拓寬視野,選準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三是建立村幹部報酬補償和保護機製,充分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2、完善基層組織製度,解決以“製”辦事問題。“管理民主”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目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保障。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各種製度,形成以製度約束人、以製度保障各項工作正常運轉的格局。

(四)把握工作重點

選準一條適合當地加快經濟發展的路子,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新農村建設中搞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保證。以發展村級經濟為重點,增強村級組織的經濟實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當前要著力抓項目,抓鞏固,抓規模;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解決有“錢”辦事問題。一是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地穩步發展村辦企業。二是各級基層組織必須抓住製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諸多因素,製定切實可行的政策,為集體經濟發展創造條件。三是要加強對村級集體經濟的管理,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五)創新工作方法與活動方式

1、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分類指導。抓點帶麵,求真務實,整體提高。要通過不同類型黨員、幹部帶頭致富的示範作用,影響、輻射周圍群眾,在活動形式上要適合農村工作的特點,做到內容多樣、形式靈活、時間多變。

2、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既要突出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和黨性教育,又要突出市場經濟、科學技術尤其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所急需的適用技術方麵的教育,讓黨員了解和熟悉市場經濟運行規則和知識,提高廣大黨員參與經濟建設和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本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活動方式要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組織黨員上黨課、看錄像、聽報告;也可以組織黨員參觀、考察、座談討論;還可以組織黨員開展一係列扶貧助殘、義務鋪路修橋、爭做致富標兵等活動。活動時間要盡量避開農忙和白天,充分利用農閑和晚上時間組織黨員活動。農村黨組織要充分重視和利用農村冬季農閑之際,加強對黨員的集中教育,開展黨員評議工作,表彰和獎勵優秀黨員。

(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把農村基層幹部行使的權力置於農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就必須繼續在提高農村基層工作的透明度上下功夫。

1、要在深入推進鄉鎮政務公開上下功夫。要通過公開,把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實到基層、落實到農戶,使農民群眾從政策中真正得到實惠。

2、要在深入推進村務公開上下功夫。重點抓好財務公開,讓群眾了解、監督村集體資產和財務收支情況。

3、要在推進辦事公開上下功夫。要對辦事公開的基本要求、內容、形式等作出規範,明確辦事收費、辦事程序、辦事紀律和辦事時限。

4、要在加強農村財務管理上下功夫。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推行農村財務委托代理服務製度,加強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建立健全村民民主理財製度,規範農村集體收支程序。

5、要在加強對鄉鎮、村幹部監督考核上下功夫。加強對鄉鎮、村幹部的民主評議、民主監督工作。努力形成上麵有組織檢查考核、下麵有群眾評議監督的工作機製。

參考文獻:

[1]張金生.完善村民自治製度,大力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蘭州學刊》2004年05期。

[2]伍賢鋒.轉型期中國農民政治參與研究綜述,《黨政幹部學刊》2006年10期。

[3]徐勇.中國農村村民自治[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4]梁開金,賀雪峰.村級組織製度安排與創新[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