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2009年10月月底披露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截至當年8月月底,全國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投資3949億元,完成率僅為236%。以此推算,當年全國保障房投資計劃大約為1600億元。減去中央財政投入的551億元,地方即使足額完成投入計劃,亦不過1050億元。
財政部2007年11月頒布的《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規定,應從土地出讓淨收益中按照不低於10%的比例安排用於廉租住房保障資金。2009年全國土地收益實際到賬14239億元。也就是說,2009年各地僅廉租房就應投入1424億元。加上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總投入至少應該倍增。而事實上,2009年各地保障房實際投入額尚不足財政部規定的廉租房投入額,遑論加上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
當然,從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數據看,2009年全國保障房建設任務是完成了的。330萬套保障房的投資,應遠遠超過1600億元。
2010年的保障房建設規模更加驚人。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安排,2010年全國計劃建設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300萬套,改造各類棚戶區住房280萬套,農村危房改造試點12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不計,人們將2010年的保障房任務簡稱為580萬套。從330萬套,到580萬套,增長超過70%。
觀察家分析,至少是從2010年8月起,國務院已基本明確由李克強副總理直接分管房地產調控。8月21日和9月17日,李克強分別在江蘇省常州市和北京主持召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工作座談會(兩次會議參加省份分別是華北、華東片區11個省份,東北、中南、西南、西北等片區20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李克強兩次講話的主要意思都是,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繼續堅決抑製投資投機性需求。
據我個人了解的情況,2010年上半年,各地保障房建設進度並不理想。李克強兩次講話,對推進保障房建設起了很大作用。
10月25日,全國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石秀詩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作了關於部分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調研報告,介紹了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展。石秀詩介紹,截至8月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和各類棚戶區改造項目已開工410萬套,占計劃的70%;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工68萬戶,占計劃的56%。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0月12日公布,1~9月,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520萬套,占年度計劃580萬套的90%。雖然未實現全部開工,但進展也是神速的:與全國人大財經委調查的數據相比,一個月內(從8月底到9月底)開工量增加了110萬套(從410萬套到520萬套)。
無須等到2011年1月看住建部的數據,我寫這一節的時候(2010年10月月底)就可以肯定,2010年全國保障房建設任務一定能如期完成,而且將是超額完成。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保障房建設絕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住房建設問題,也不隻是各地承諾解決的民生問題,而已經成了一項政治任務。稍稍了解國情的人都知道,政治任務是不能講價錢的,是必須完成的。
我們國家有一個公認的優勢,集中精力,動員現有資源幹某件大事,效率很高。奧運會不必說了,即使是像保障房這類經濟建設領域的事情,也可以動員經濟之外的資源來完成。這一點,就是美國這種世界首富也隻有羨慕的份兒。
上麵說了,因為是代價昂貴的補課,投入就是巨大的。我個人預測,如果2010年保障房建設投資計劃全部完成,那麼,全年可完成投資至少達7000億元。這個數字不僅大大超過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披露的2009~2010年保障房的投入計劃,甚至還相當於此前5年保障房投入的總和。
完成政治任務雖然不能講條件,但並非沒有困難。最大的困難還是來自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