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以金融安全的名義 (2)(2 / 2)

2009年是房地產貸款增速最為迅速的一年,新增貸款2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達14萬億元。2009年房價呈現出報複性暴漲,房地產金融風險也相應上升。2010年4月下旬,國務院發出新一輪房地產調控通知之後不久,銀監會又部署各主要商業銀行進行了一輪房貸內部壓力測試。結果令人意外地樂觀。

交行測試顯示,房價下跌30%,開發貸款不良率增加12%,個人按揭不良率提高09%。其時,該行個人房貸不良率僅037%。建行隨後表示,如果房價下跌30%,對該行不良貸款影響的百分點“與交行大體相當,可能會略微樂觀一些”。

興業銀行的壓力測試顯示,若房價下跌30%,其房地產貸款不良率上升099%,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上升不超過03%。

房貸下跌容忍度最高的是民生銀行,行長洪琦稱,即使房價下降四成,也不會對該行資產質量造成什麼影響。招行的房貸壓力測試,將房產稅等潛在的政策風險也進行了評估。若房產保有稅每年按貸款1%的比例來分攤,同時三套以上房屋占餘額30%的比例來測算,影響約08%。

銀監會仍不放心,2010年8月再次部署了一次房貸壓力測試。沒想到,調控之中的樓市風聲鶴唳,這一次測試被個別媒體誤解為“銀監會擔心房價將下跌50%~60%”。其實是以房價下跌50%~60%為假設條件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表明,若房價下跌50%,民生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不良率將分別上升12%、21%;招行個人住房貸款和開發貸款不良分別上升1%~2%;交行個人住房貸款和開發貸款不良率將分別上升12%和16%。

國有大行的表現要優於中小股份製銀行。隻有當房價跌幅超過63%,建設銀行的貸款不良率才會明顯上升。

但中行北京分行上升幅度明顯。若房價下跌50%,其個人住房不良貸款率至少上升7%。這是因為,2009年下半年,傳統二手房貸的老大建設銀行北京分行,由於拒絕再向房地產中介“返點”,而基本退出二手房市場,中行趁機取而代之。業務量暴增,風險也緊隨而至。

個人住房貸款是優質產品,開發貸款風險如何?相比個人住房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在各商業銀行所占比重較低。根據央行統計報告,2010年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為313萬億元,個人住房貸款則達62萬億元,是前者的一倍。據一位國有銀行內部人士介紹,以土地和在建工程做抵押物的房地產開發貸款,放貸額最多為抵押值的50%。即使項目爛尾,銀行貸款的抵押物也有還款的優先權,所以開發貸款的風險也不大。

2010年8月壓力測試之後,銀監會又對相關指標進行了專題調研。銀監會對60家大型房地產企業集團進行分析後發現,大型房企存在多頭授信、內部關聯結構複雜、負債率過高和貸款集中到期等諸多值得重點關注的風險點。其中,18家平均資產負債率超過70%;60家大型房企集團的4266個成員企業中,有64個成員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根據調研結果,10月26日,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發出了防範房地產開發企業貸款風險的警示。但我個人認為,由於2010年有三個月(3月中旬~4月中旬、8~9月)銷售情況特別好,多數地產商完成或超額完成了當年的銷售計劃,它們的資金流支撐到2011年6月基本沒問題。關鍵在於2011年下半年,如果銷售持續慘淡,地產商的資金壓力會加大,但給銀行帶來的風險仍屬於可控範圍。

銀行的測試並非無的放矢。2010年8月月底,潘石屹發布預測稱,一年內房價將跌回2009年年初(後來他改口說考慮到通脹,房價會上漲)水平。10月和11月,中國社科院和人民大學分別發表報告稱,2011年平均房價將下跌20%。

如果按潘石屹所說要房價跌回2009年年初水平,以北京城區在售樓盤價格為參考,則意味著必須下跌30%;平均房價下跌20%,房價可能跌回2009年年中水平。即使潘石屹預測成真,根據各商業銀行2010年的第一輪壓力測試,銀行房貸不良率最多增加不超過1%。

假如出現極端情況,房價下跌50%,即使是影響最大的中小股份製商業銀行,個人房貸不良率也最多上升2%,幾大國有商業銀行影響更小。這是指個人貸款情況。開發貸款的風險要大得多,但也不至於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