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公務員也是人民中的一員 (1)(3 / 3)

但必須說明的是,無論是內部認購限價房或商品房,還是定向建設、定向配售限價房,並不是說所有公務員都能享受到同等待遇。不同的政府部門,甚至同一政府部門的不同司局、處室,可能差別巨大。有的公務員大學畢業兩年,就“分”到了房子;有的公務員工作七八年了,房子還遙遙無期。據說,北京朝陽新城農業部限價房、商務部“和平街14區10號”,就是未分到房的內部人員透露出來的。但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這隻是他們內部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要遠遠小於公務員之於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的不平衡。

這種現象並非僅存在於北京。比如,無錫屬經濟發達地區,但機關單位通過非市場化購房的比例也很高。

北京的真實房價不足7000元/平方米?

假如存在公務員內部認購或定向配售限價房的現象,那麼,其後麵的秘密是什麼?

這篇文章有較多的數據,而且需要讀者自己進行邏輯推理,一般人看了可能會頭疼。願意思考的,請耐心讀完,隻想看到結論的,請直接跳到文章末尾。

北京不是房價最高的城市,但一定是最高的城市之一。北京市統計局沒有公布2010年的具體房價,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數據,北京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為20328元/平方米,上海全年均價為22261元/平方米,深圳均價為20596元/平方米(但一個名為“宜居城市研究室”的機構發布的《2010年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則稱,杭州新房均價達25840元/平方米,北京為22310元/平方米,上海為19168元/平方米,數據之混亂可見一斑)。據北京市住建委提供的數據,2011年3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19679元,環比2月份下降267%,同比下降109%。

但我們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房價。北京華遠地產董事長任誌強2009年11月25日寫了一篇文章叫《北京的房價》,認為當時北京的一手房真實房價平均僅為6200元/平方米。而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公布的《2009年北京市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2009年第四季度,四環路以內商品住宅期房銷售均價為25907元/平方米。

6200元/平方米與25907元/平方米,為什麼兩者的差距如此之大?

任誌強如是寫道:

北京2005~2009年政府公布的商品房住宅建設用地計劃供給指標為7130公頃,非商品住房建設用地指標為1320公頃,兩者的比重為54∶1。而實際供給的情況則是,商品房住宅用地(招拍掛)2394公頃,完成計劃數的336%,供地差額為4736公頃;非商品住宅供地1283公頃,完成9720%,扣除商品房中的配建,非商品房完成率為103%。這些土地為享受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的用地,約為商品房用地的2倍,由特定單位使用了。商品住宅用地與非商品住宅用地的麵積相加,可以計算出商品住宅用地在全部住宅建設用地中的比重僅為283%。

任誌強認為,市場中計算出的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僅為這283%的住宅銷售價格,而並非北京市的住宅實際價格。如果用地中的平均容積率相等,且大部分經濟適用住房和享受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的住房價格為4500元/平方米,則北京市的一手房銷售價格約僅為62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