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航空試飛從最早用臉盆為飛機加油開始,短短幾十年時間突破了空中加油、受油技術;掌握了變穩機技術;完成國產運輸機“八大風險科目試飛”;進行三角翼戰鬥機失速、尾旋試飛,攻克現代戰鬥機強度、顫振、低空大表速、高空大馬赫數等一係列重大試飛技術難關,許多試飛技術已躍上世界先進水平,具備了與航空大國抗衡的能力,為中國航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試飛院在進行技術開發時總是極力倡導“自我為主,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斷進行技術探索和開發,建立、健全我們自己的航空技術體係”。一種飛機定型試飛中,A/GDAS測控係統在試飛現場發揮了巨大作用,對型號飛機成功定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當時,是全盤引進測控係統還是自行研製卻是爭論不休,許多人力主全盤購買,這樣既輕鬆又保險。試飛院技術人員展開討論,分析係統要求和自己的技術水平。大家統一意見,決定自行集成、開發和研製主要係統,在節約經費的同時提高我們自身的科技水平。事實證明,中國自行研發和集成的A/GDAS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一次合作方專家參觀GDAS時,他們驚呼來到了中國的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一種型號試飛時把飛機的飛行包線推向前所未有的邊界,試飛采用以往從未采用的試飛技術,進行了以往未曾進行過的試飛科目;如人機閉環飛行品質試飛,飛行控製穩定裕度試飛,利用顫振激勵係統(FES)進行的顫振、氣動伺服彈性試飛,迎角限製邊界的大迎角試飛,進氣道發動機匹配試飛以及自帶工質和負載的應急動力係統(EPS)它機試飛,機動狀態下的它機彈射試飛,等等。
第三代飛機定型試飛成功,實現了航空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是中國航空武器裝備發展史上一個重要裏程碑。
二、中國試飛科研實力突飛猛進
1.轉變觀念,銳意創新,深化改革
試飛院切實轉變觀念,明確目標,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服務意識,確立了“向國家負責,為用戶服務”的核心價值觀,提出了科研試飛“前伸後延”的服務理念,將科研試飛的使命從“完成新機定型試飛”修訂為“讓部隊早日拿到合格好用的裝備,盡快形成戰鬥力”;提出了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試飛機構”的宏偉目標;在全院開展了“三觀”、“三力”教育活動。
試飛院銳意創新,打破了幾十年的常規,科學降低了試飛能見度要求,精心組織了混場次試飛,首次實現了夜航科研試飛,將影響飛行的客觀因素降到最低。“加大綜合試飛力度”、“建立試飛預警機製”、“合理調配試飛員和飛機資源”、“實施拉動式計劃”等新舉措為創紀錄地完成科研任務創造了良好條件。
試飛院大力推進改革工作。確立了“主業精強、輔業壯大、富有活力、並行發展”的改革思路。通過對院機關、研究所、飛行部和保障係統等單位進行結構調整,建立了新的管理體係,理順了管理流程,基本完成了軍品科研結構調整。合理配置資源、優化整合結構大大促進了試飛事業快速發展;全麵改革薪酬體係極大地調動了全院職工特別是骨幹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建立內部人才市場,初步形成了院內各類人才通道;建立招聘和任用相結合的新的幹部選拔機製;全麵實施技能人員合同製管理,試行了人事代理製。
試飛院科研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優質、安全地完成了以第三代戰鬥機為代表的多種型號飛機和發動機的定型及鑒定試飛任務。預先研究工作取得了較大突破,一批研究成果應用到型號研製和型號試飛中,填補了多項試飛技術的空白,取得了140項院級成果、101項省部級成果、4項國家級成果。
依托型號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建成5座機庫,新增40多台套設備、測試係統。自主研製的機載、地麵數據係統可同時采集、記錄6000個參數,標誌著中國試飛測試技術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近幾年投入的技術改造量相當於建院40年總和,大大提高了試飛院科研試飛的保障能力,為今後承擔更多型號試飛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試飛院已具備了多種係列飛機大強度、多場地科研試飛的能力;軍用飛機試飛技術水平已接近或趕上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