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性能和飛行品質試飛、試飛和風洞數據的相關性研究、人機閉環飛行品質試飛研究;自主研發顫振激勵係統、進行大迎角試飛研究、火控係統完善、隱身特性試飛、救生係統試飛等,一係列重大技術創新獲得成功。

3.測試技術的重大飛躍

試飛院自行研製和集成的ADAS和GDAS把中國試飛測試技術水平提高了一大步,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對於保障試飛安全、提高試飛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4.試飛員水平與國際接軌

中國試飛員大體經曆了三代。20世紀六七十年代培養了第一代試飛員,80年代成長起第二代試飛員,90年代以來,一批第三代試飛員成長起來。他們有較高的學曆,懂得電傳操縱和綜合航電,理解飛行品質涵義和評定方法,較高質量地完成不同的試飛科目,能科學、準確地表述試飛評定意見,能主動與設計師和工程師進行技術交流。試飛員的這些素質對於提高試飛技術水平、完善飛機研製發揮了重要作用。

5.試飛設施不斷完善

試飛院研製和應用各類試驗研究機,自行研製開發的變穩飛機、空中飛行試驗台、雷達電子試驗機、發動機地麵試驗台、空中彈射試驗機和紅外目標特性測量試驗機、模型自由飛等飛行試驗研究飛機對預研和演示驗證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都為中國航空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BW-1變穩飛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90年代研製的IFSTA獲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

試飛院是全國最早開展仿真研究的科研機構,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第一個操縱係統“鐵鳥”台和座艙飛行模擬器;第一個6通道隨動加載係統;第一個大球幕、點光源視景飛行模擬器;第一個采用計算機成像的飛行模擬器;第一台具有航空電子顯示控製功能的6自由度飛行品質模擬器;第一個用於試飛的航空電子火控試飛動態模擬器等。這些飛行模擬器對試飛研究和試飛員培訓以及促進中國飛行模擬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6.空中模擬飛行試驗機

它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架國產第二代變穩飛機。該機不但具有實現俯仰、滾轉、偏航三自由度變穩能力,而且還能完成多種飛行任務和空中模擬試飛等專項課題研究。機艙內裝配了先進的電傳操縱係統和駕駛艙顯示儀表,可以模擬包括我國現行國產所有型號戰鬥機的性能與品質,並可進行新一代戰鬥機預研開發,是一種實用型多功能空中模擬平台。該機由國產K8飛機改裝而成,在實際操作中可同時裝定8組參數,模擬8種不同飛機的模態;該機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世界上隻有美、英、法、俄和我國在內的5個國家具有變穩飛機。

第三代飛機電傳操縱設計定型試飛。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電傳操縱第三代戰鬥機試飛具有技術新、難度大、風險高、時間緊、任務重等特點。

飛機設計定型試飛時創造了十個“最”,即:試飛架次和小時數最多;試飛考核內容最新、最全;試飛包線和試飛風險最大;武器實彈投射種類和數量最多;機載測試參數和地麵監控參數最多,平均每架飛機測試參數4628個,地麵監控和實時處理參數1900個;試飛數據處理最及時;試飛總結和試飛報告編寫最快、最多;獲得科技成果獎最多;試飛效率最高;同類飛機試飛安全性最好;試飛實力增長最顯著。

20多年前,當中國開始自行研製第三代飛機時,外方曾斷言,中國在研製試飛中一定會摔飛機。其實,就連國內也曾有人這樣預言。難怪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第三代戰鬥機研製起點之高、技術之新與我們的技術儲備之少、經驗不足存在著太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