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亮翅“山鷹”翱翔

———洪都公司、貴航集團自主創新引導市場

宋亞林

在2008年11月底剛剛閉幕的第七屆珠海航展上洪都公司的“獵鷹”進行了飛行表演,貴航集團的“山鷹”進行了展示,均引起觀眾極大興趣。記者發現這兩型飛機有很多共同之處:“獵鷹”、“山鷹”都是空軍急需的訓練第三代戰鬥機飛行員的高級教練機;都是輕型戰鬥機,和平時期可以訓練飛行員,戰時可以立即參戰;都是外貿機,在第三世界,國際市場十分廣闊,出口前景看好。這兩種機型都是工廠在國家沒有立項的情況下,企業自籌資金、自行設計、自己製造、自闖市場取得的成果;洪都公司與貴航集團都能熟練地運用市場價值法則,用市場需要的產品引領市場發展,用優良的產品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

一、奮發圖強的“獵鷹”

南昌這座英雄的城市,1927年誕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南昌洪都飛機製造廠製造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飛機;毛澤東主席親筆寫信嘉勉。繼第一架飛機上天之後,新中國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飛機、第一輛摩托車、第一架超聲速強擊機、第一枚海防導彈、第一架農林專業飛機、第一架高級教練機———一個又一個“第一”都誕生在這片紅土地上。半個多世紀以來,洪都公司為祖國航空工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從修理飛機到仿製飛機到自行研製、設計製造飛機,從螺旋槳飛機到噴氣式飛機到新一代先進飛機,截至2007年6月,洪都公司已經累計生產交付了五大係列20多個型號近5000架飛機。如今,洪都公司製造的飛機已經翱翔在三大洲、13個國家上空。

航空工業發展幾十年的經驗和教訓共同說明一個道理,航空企業發展壯大,必須擺脫航空產品技術發展跟蹤仿製的傳統思維模式,自主創新研製。針對航空產品研發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科技含量高等特點,洪都公司在航空產品研發上貫徹了“構思一代,預研一代,生產一代”的循環研發思路,不斷推陳出新,滿足國防建設和企業發展需要。洪都公司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和水平,在關鍵技術上攻關突破,挑戰世界先進水平,主動參與世界先進企業競爭。

洪都公司自行研製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獵鷹”高教機突破了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技術。采用了先進的總體氣動布局,攻克了翼身融合體、邊條翼、進氣道等氣動布局設計技術關鍵;在國內首次采用自主研發的三軸四餘度全權限數字式電傳飛行控製係統,保證“獵鷹”在全飛行包線內具有良好的操縱品質;采用高度綜合的航空電子係統,適應未來高度信息化、網絡化的作戰環境,滿足第三代、第四代戰鬥機飛行員訓練要求;在機械係統、結構強度設計上實現了新的突破,主起落架首次采用縮腿機構,複合材料全高度蜂窩夾層平尾設計為國內首創,等等。

洪都公司通過推進數字化工程、多層次並行工程和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打造科技創新管理平台,全方位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建設;顯著提高了科技創新的效率與效果,由傳統的科研生產方式向數字化並行科研生產方式轉變,大幅度縮短航空產品研製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在國內首創建立了數字化設計製造型號總信息師及總信息師體係,全麵負責軟硬件條件保障、數字化設計製造、產品管理係統實施和並行工程技術攻關和應用實施;同時,建立了一體化設計製造數字化平台。在產品研製過程中,全麵采用數字化設計、製造、試驗一體化技術,實現了工藝數字化輔助設計,提高工藝設計效率50%以上,提高工藝設計可靠性80%以上,縮短工藝設計周期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