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7改裝為進入民用航空市場做好了準備,也激發起人們乘坐國產飛機翱翔藍天的夢想。中顧委常委段君毅和中顧委委員趙健民參觀西飛公司時看到國產運7飛機有較大改進,十分高興,於1985年11月14日聯名向趙紫陽總理和萬裏副總理提出發展國產運7飛機的建議。兩位老同誌指出,運7-100客機還有發展餘地,航空工業部正在安排下一步改進,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成熟一項改進一項的思路是正確的,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應該鼓勵和支持使用國產飛機,將國家有限的外彙用到更加急需的地方。兩位老同誌還具體建議把運7-100成批投入國內航線使用;國家對民航或地方航空公司購買運7-100客機給予賣方信貸;航空工業部要支持工廠繼續改進運7飛機。趙紫陽閱後於11月22日批示:原則上同意所提建議,請李鵬、穀牧同誌閱處。

運7進入民航領域得到了國家大力扶持和支持。1985年11月22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萬裏、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郝建秀等領導在航空工業部部長莫文祥陪同下,到首都機場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運7-100和運12Ⅱ型飛機。萬裏副總理對莫部長說:雖然我們的發動機落後些,耗油量大些,但落後也得用,這是自己的嘛,比別人便宜嘛;先想辦法在國內銷售,我們能少進口就是了不起的貢獻。萬裏副總理說:國內航線應當用這樣的飛機,各省都要用,這類飛機今後不要再進口了。

1985年12月1日上午,李鵬、胡啟立、姚依林等中央領導同誌到首都機場乘坐運7-100飛機在北京上空飛行20分鍾後,隨即在首都機場召開國務院民航辦公會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有關部委負責同誌100多人參加了民航辦公會議。

李鵬副總理說:今天我們來參加這個現場會,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支持國產飛機。他說,從目前中國航空工業的現狀看,當然還需要購買國外飛機,特別是幹線和國際航線;但是我們不能長期依靠買飛機來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必須立足國內,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用航空工業體係。李鵬副總理說,如何更多地使用國產飛機,民航應該不是在口頭上而是要以實際行動支持發展國產飛機。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說,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飛機、汽車都買國外的不行,支線飛機要立足於國內。

姚依林副總理也在會上要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國內的飛機製造業。

航空工業部部長莫文祥在會上說,從今天起,我們國產民用飛機製造將有一個新的轉折。他說,我們要長誌氣,不能躺在保護政策上,要嚴格要求自己。我們決不滿足於現有的這幾種還比較落後的飛機,這隻是過渡性的,將來一定要搞出具有80年代甚至90年代水平的飛機來。

國務院召開的民航辦公會議打開了運7進入國內民用航空市場的大門。這是中國支線飛機發展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會議,確立了國產飛機在中國民用航空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是中國民用飛機製造從幕後走到台前的重大轉折。

二、從工廠走進市場

1986年1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閱讀了新華社的《運8飛機大有發展前途》一文後批示:“航空工業要通盤考慮。定型好了的好飛機生產要支持。”

在中央領導和國務院支持下,中國民航局和航空工業部加快了推動運7飛機投入客運的步伐。西飛公司從1984年1月到1985年12月向民航交付了14架運7,其中交付民航承擔領先飛行的運7飛機在兩年內飛行了1570個起落,累計飛行1002小時。1986年2月底,中國民航局和航空工業部在首都機場召開會議,研究將民航已接受的運7飛機投入客運。經過兩年使用,民航方麵對運7正式投入客運信心很大,會上對使用中出現的問題逐個商討,議定具體措施。與會領導強調,運7由貨運轉客運是對運7飛機的嚴峻考驗,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促進,要認認真真地把會議確定的事項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