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下一輪可能取代IT技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的無非三個方麵:第一是生物工程,遺傳基因技術;第二是新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等;這兩項都不太可能形成千家萬戶的老百姓大宗直接消費。第三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回顧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國家的現代化進程,老百姓家庭也逐步富裕起來了,其標誌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摩托車、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新的幾大件,取代了自行車、手表、收音機、縫紉機等老的幾大件進入家庭,這是我國在改革開放中第一輪影響到千家萬戶的擴大內需。在這一輪擴大內需中,航空工業是建功立業、做出了貢獻的,而且靠發展這些民品使我們度過了軍品任務陡降的寒冬,進入90年代後期,我國掀起了第二輪涉及千家萬戶的擴大內需。在這次改變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擴大內需中,進入千家萬戶的標誌性商品是住宅、轎車、個人電腦、通信等新一代幾大件。遺憾的是在這新一輪幾大件形成巨大產業時,我們沒有抓住機遇,及時進入,從而贏得自己的最大發展,應該說,我們在這一輪發展中丟失了機遇,吃了一個虧。那麼,下一步人工智能極有可能取代IT,並將IT技術放大和升華。後兩項可能是我們的技術長項,我們特別要有超前意識,現在就應該把重點鎖定在智能機器人上。汽車產業對GDP的拉動作用大約為1∶7,機器人對GDP的拉動作用估計會超過1∶10。我們要著眼於集團公司的長遠發展,及早為商業化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做好準備,以占領下一輪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製高點。“兩融、三新、五化、萬億”是集團公司發展的戰略思路,最終要靠自主創新來落實,我們要瞄準下一輪的引領產業,不斷開發新技術。
信息是第一資源,要算大賬
記者:我們提出要“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為此我們的商用航空發動機總部、通用飛機總部和直升機公司總部分別落戶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兩融”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航空工業帶來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等,可以促進我們更快地與世界航空先進技術接軌,但問題也比較突出,比如,生產、生活成本成倍提高等。我們怎樣在實施“兩融”的情況下揚長避短?
林左鳴:這裏有一個問題,我們計算企業成本的時候,決不能僅僅計算物化的成本,還要考慮信息的財富效應。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資源到底是什麼?經濟發展到今天,企業分工日益細化,在價值細分的情況下,真正與物本經濟相關的部分所產生的市場價值所占比例非常小,而相當一部分價值並不一定與實體經濟相關,而是與信息緊密相關。所以我們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時,信息就是第一資源。不掌握信息資源,就無法站到整個產業的製高點,無法主導整個產業的發展。
當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這幾個沿海戰略製高點沒有航空企業出現的時候,我們固守三線、靠瞄準國家的計劃市場還能勉強度日。可問題是“狼”來了!現在沿海出現了國有的、合資的甚至是民營的航空工業企業,它們占據了信息資源,“威脅”到我們人才隊伍的穩定。我們在三線多年培養的一批成熟人才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勞動力,而更多地承載了人力資本的內涵。這時候如果沿海有人才需求,他們就極有可能跳槽,那麼,我們在人力資源培養上多年的投資,就會變成“沉沒成本”,這是非常可怕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到沿海發展,表麵上看由於工資的上漲,人力資源的成本增加了,實際上,到沿海去,信息資源的占用更加便捷,不僅可以留住自己培養的人才,還可以承接我們三線企業向外轉移的優秀人才,而且還便於聚集更多的優秀人才。從這個角度來算賬,我們在沿海發展是經濟的、合算的,其效益甚至是可以放大的。
我們在沿海做的是研發、商務、集成和總部。把直升機的總部放到天津去,景德鎮的存量資源還可以盤活,天津隻是最後的總裝集成交付,大部件的裝配還在景德鎮,結果就變成了雙贏。我們隻要站在了沿海發達地區,控製了信息的戰略製高點,就可以把蛋糕做大,回過頭來拖動三線現有的物質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