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上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在北京召開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座談會。中航工業黨組書記、總經理林左鳴出席座談會,並以《再造中國航空工業的魂與魄》為題發表講話。

林左鳴回顧了航空工業解放思想、勇於改革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指出航空工業抓住第一輪經濟發展浪潮,在“軍轉民”浪潮中進軍民用產品領域,有力地推動了機電產品、家電產品大發展,軍工行業也順利度過了軍品任務陡降的嚴冬。在第二輪涉及千家萬戶、拉動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建築、汽車、計算機等行業成為拉動內需的熱點。航空工業雖然涉足汽車行業,但也隻是打了“擦邊球”,沒有進入核心地帶。現在麵對即將到來的新一輪經濟發展,航空工業要認真思考產業發展,分析判斷在新興的生物遺傳工程、新能源、人工智能機器人、新型材料等可能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領域尋找突破口,以解放思想帶動發展,為中國和世界發展做出貢獻。

林左鳴在講話中著重闡述了製定和實施集團公司“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和曆史必然性。要求全集團上下同心協力,統一集團形象,強化航空品牌,重塑集團文化,再造中國航空工業的魂與魄。

中航工業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高建設主持座談會並指出,改革開放30年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最快、質量最高、效益最好的時期。他說,今天我們在這裏共話改革,共體感悟,總結經驗,架構未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超高強度鋼專家趙振業,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監事會主席王心闊,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國航空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生產經營處馬豔紅,中航工業企業文化部部長劉洪德及來自中航工業總部有關部門、在京部分直屬單位的領導專家共同暢談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發生的巨大變化。

再造中國航空工業的魂與魄

———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林左鳴

《中國航空報》記者李雨農劉文波特約記者付明耀

2008年11月6日,重組整合後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完成工商注冊正式成立,這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以全新的企業形象站在了世人麵前,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踏上了注入現代企業製度基因、實施再造的全新曆程。此次不同尋常的大力度整合,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航空工業對行業發展基本規律的大覺醒?是否意味著再造自我的大涅槃?世人在看它是否真的能夠新生,並期待著它的示範意義。在我國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中國航空報》記者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林左鳴進行了獨家專訪,請他就集團公司的整合方略、未來的發展方向、集團公司麵臨的經濟形勢等進行了分析。

靜不安定經濟狀態,速度為王

記者: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新的發展戰略被概括為“兩融、三新、五化、萬億”,請問,新戰略、尤其是挑戰“萬億”目標提出的依據是什麼?

林左鳴:這個問題說來話長。提出挑戰“萬億”的目標,基於幾點考慮,一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二是國內外的經濟形勢,還有就是集團自身發展的需要。

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能否對自己所處的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環境做出準確的判斷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判斷準確了,基於這個判斷所做的一切決策以及相應企業管理措施就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但如果判斷錯了,就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應該說我們所提出的航空工業下一步發展的目標設想,還是冒了一定風險的,比如說我們提出挑戰“萬億”的奮鬥目標,本身就很具挑戰性。但我覺得做企業就像打橋牌,要精確叫牌。麵臨看好的機遇,抓了一手好牌,叫不到位也是失敗。做企業,叫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危機叫牌法,一種是願景叫牌法,提出挑戰“萬億”的目標,對集團公司來講是願景叫牌,而對很多企事業單位來說,就需要認真衡量一下自己與戰略目標的差距,那就是危機叫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