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3 / 3)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最基本國情,正確認識這一國情,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正確地認識國情是製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我們講實事求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實事”就是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大的“求是”就是探索在初級階段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曾搞過“大躍進”,“洋躍進”,希望在一個短時間內“超英趕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出現這些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對基本國情缺乏正確認識。而改革開放20多年來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正在於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製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克服超越階段的錯誤主張,抵製拋棄社會主義的錯誤觀念的銳利思想武器。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已被曆史所證實。必須反對拋棄社會主義的錯誤觀念。另一方麵,必須反對超越現階段實際的錯誤認識和作法。因為這些東西同樣會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帶來危害。

第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有助於我們澄清種種疑惑,正確認識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例如,為什麼要確定非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要吸收其他經濟形式中的先進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這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果離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將無法理解。隻有正確地認識和把握初級階段的涵義,才有可能澄清我們認識上的種種疑惑,提高我們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特征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特征應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方麵來把握。

從生產力方麵看,經過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但生產力總體水平依然較低,仍未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態。因此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然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曆史階段;是實現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自然經濟占較大比重向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轉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向逐步縮小差距轉變,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向人民生活水平比較富裕轉變的曆史階段。

從生產關係方麵看,建立起了生產資料公有製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但公有製和按勞分配還不能覆蓋社會經濟生活的一切領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隻能實行公有製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製經濟並存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經濟製度。在經濟體製方麵,通過改革逐步探索與初級階段的經濟製度相適應的經濟體製,並最終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模式。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初步建立,但與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表明我國的社會主義還不成熟、不發達,而這不成熟、不發達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根本的經濟特征。不發達是就生產力而言的,不成熟是就生產關係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