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1 / 3)

一、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

(一)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的內容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這一基本經濟製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的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基礎;第二,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製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製經濟;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製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的提出標誌著我國在生產資料所有製結構理論與實踐方麵的重大突破。生產資料所有製結構是指各種生產資料所有製經濟形式在一定社會經濟形態中所處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相互關係。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表明,我國現階段的生產資料所有製結構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它既包括作為社會主義主體的公有製經濟,又包括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非公有製經濟。離開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就不能保證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離開了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將脫離我國的國情,超越社會生產力的現實發展水平。因此,將“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用製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對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關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堅持公有製經濟的主體地位

黨的十五大報告對公有製經濟的主體地位作了明確規定:一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二是國有經濟控製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不僅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這一規定無疑對我們正確認識什麼是公有製經濟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堅持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鄧小平多次強調:“一個公有製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堅持公有製為主體是由我國的社會性質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基礎。具體說有以下四點理由:①公有製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同社會發展方向相一致的經濟形式。②公有製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根本特征。③公有製經濟為主體是我國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切實保障。公有製經濟控製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力量,是國家經濟建設的主要支柱,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因此,公有製必然要肩負起在本世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曆史重任。④公有製經濟為主體是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主人翁地位的物質保證。

堅持公有製經濟在所有製結構中的主體地位是馬克思主義不可動搖的一條基本原則,是我國進行所有製結構調整的基本前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保證。隻有堅持公有製經濟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否定和取消公有製經濟的主體地位,實際上就是否定和取消社會主義。

(三)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製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製經濟。

第一,多種經濟形式共同發展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狀況決定的。經過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依然不發達,還停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的整體狀況是: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呈現多層次。高度社會化、自動化的生產力和大量社會化程度較低,半機械化與手工勞動的生產力同時並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多層次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同時並存客觀上就要求多種所有製經濟形式的同時並存。

第二,多種經濟形式共同發展是緩解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各種矛盾的需要。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因此,建設資金短缺、就業壓力過大將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發展多種所有製經濟是解決這些矛盾的有效途徑。它可以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引進國外資金,彌補我國建設資金的不足。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減輕就業壓力。

第三,發展多種所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不僅需要形成完善的市場體係以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更需要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市場運行主體。而我國的多種所有製經濟實體是在進行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進程中發展起來的,通常都能較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它們的發展一方麵促進了市場體係的培育,另一方麵加強了市場的競爭,從而可以促進各種所有製經濟提高效率,改進技術,加強管理,共同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二、全麵認識公有製經濟的涵義,發展公有製經濟的多種實現形式

(一)公有製經濟的涵義

公有製經濟就其內涵而言是指:社會全體成員或部分勞動群眾集體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形式;就其外延而言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製經濟中的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成分。

1.全民所有製經濟。全民所有製經濟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同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一種社會主義公有製形式。在我國采取國家所有製形式,即由社會主義國家代表全體勞動人民去占有屬於全社會的生產資料,為增進全體勞動人民的利益服務,所以又稱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全民所有製經濟還不成熟,帶有集體經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