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及其經濟運行(1 / 3)

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已經出現。到目前為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大體經曆了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初期。這時隻是產生了一些國家經營的鐵路、兵工廠、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國有企業以及國家對經濟生活的某些幹預。

第二階段,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前,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時期。各交戰國對於本國的生產和分配普遍實行了國家的監督、管製和調節,建立了軍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有製。戰爭結束後,隨著軍事需要的減少和戰時措施的取消,一些戰時建立的國營工廠賣給了私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所回落。

第三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二個高潮時期。在1929~1933年大危機爆發以後,各國政府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對經濟實行緊急“調節”,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又迅速發展起來。例如,美國出台了羅斯福新政;英國對郵政、電信、客運實行國有化;德、意、日等國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但當走出危機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又轉變和讓位於私人壟斷資本的發展。

第四階段,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得到加強。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各交戰國普遍建立了許多直接管製經濟的專門機構,國家調節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基本經濟部門。例如,日本政府製定了《國家總動員法》,並確立了嚴格的統治經濟製度,國家對工業、農業、金融、醫療、交通、能源等部門實行全麵管製;美國政府在大戰期間撥款創辦了近1600個國營工廠,國家調節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基本經濟部門。

第五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入了一個迅速、全麵、持續發展的時期。英、法、意、奧等國都先後對電力、煤炭、煤氣、鐵路運輸等許多部門和企業實行了國有化。到1972年,國有企業占本國全部資產總額的比重,英、法、意、前聯邦德國、奧分別為33%、20%、30%、30%、3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雖然沒有搞“國有化”,但國家投資迅速增長,到80年代初期,國有成分在經濟中的比重也占到35%。這一時期,法國國有經濟成分曾一度在全國企業中占到40%。

可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中出現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帶有暫時的、軍事的性質,是在當時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產生的,它必然隨著這些特定條件的消失而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持續、穩定的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和調節,已成為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內在機製,資本主義由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在私人壟斷基礎上產生的,是壟斷資本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歸根到底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結果,是私人壟斷與日益社會化的生產力矛盾加深的必然產物。私人壟斷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同時,又加深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社會化大生產本質上要求按照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全社會範圍內組織、計劃、協調各種社會經濟活動,而私人壟斷資本仍然是從其私利的角度作出決策,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他們不可能,也不會考慮社會利益,以及如何在社會範圍內協調經濟活動的問題,這就必然會與社會化大生產的本質要求不斷發生越來越激烈的衝突。在這種條件下,必須由國家出麵,利用政權的力量來協調各方麵的關係,維持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運行。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具體原因如下:

1.僅靠單個資本包括私人壟斷資本,無法滿足大規模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新興產業和部門不斷湧現,生產能力不斷擴大,私人壟斷資本維持已有的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革新改造舊產業,投資新產業,需要的資本額和投資風險越來越大。在許多領域,尤其是高精尖的新興產業部門以及對國民經濟有舉足輕重作用的支柱產業和部門,單靠私人壟斷資本的實力是很不夠的,必須依靠國家的力量來籌集大規模建設所需的巨額資本和減少風險。

2.單個資本包括私人壟斷資本或不能或不願進行公共品投資建設,需要國家投資。公共產品主要是直接關係到國民經濟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物質和人力開發等基礎設施和國防設施等,準公共產品是公園、公共圖書館、公共住宅、文化體育設施等,它在免費供應社會成員享用時是公共產品,在收費條件下,它又帶有某種私人產品的性質。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由於“免費搭車”現象的存在,私人不願意提供;同時由私人提供公共產品也會導致低效率或公共產品供給不足,但社會對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這些部門隻能由國家來壟斷。

3.一些重大、前導性、基礎性的科學研究項目,往往是私人壟斷資本不願涉足的領域。雖然科技成果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之後,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但在基礎研究階段,是沒有立竿見影的投入回報的,私人資本也因此不願投資於這些領域。而當代世界各國間經濟上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力量的競爭,不下大力氣發展基礎科學研究,就有可能落後於人,受製於人。因此,發達資本主義各國高度重視這些方麵科研工作,由政府出麵投資和組織有關項目的科研工作。

4.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間、資本主義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在當代表現得更為明顯。這兩個矛盾的加劇使得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不平衡、經濟波動和危機更為頻繁和劇烈。嚴重地影響到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發展,私人壟斷資本由於自身利益的局限性無力解決這兩個矛盾,必然要求國家出麵,對市場進行幹預和調節,對私人資本進行引導,甚至直接參與生產過程,以緩和矛盾,減緩經濟波動和危機。

5.國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來越重要。資本主義國家存在著嚴重的階級矛盾、分配不公現象,這必然引起社會的不安定,乃至威脅到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穩固。這需要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調節人們的利益關係,緩和社會矛盾,加強壟斷資本的統治。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有其特定的曆史條件和根源。歸根到底是社會化大生產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要求。特別是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資本主義國家介入到社會經濟生活中,起到私人資本不能起的一些作用,以維持資本主義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和統治。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以“理想的總資本家”的形式出現的,是為資產階級特別是壟斷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由於它具有資本勢力雄厚、社會化程度高、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較強等特點,使它在某些方麵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和私人壟斷資本不相適應的矛盾。這樣,壟斷資本和國家政權的結合日益緊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各國廣泛、高度地發展起來,使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即資本主義國家與壟斷資本相結合的資本主義,這種結合的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且這些具體形式還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但是,按其結合的程度可以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

(一)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也就是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國有經濟

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和私人壟斷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經濟的基本形式是私人企業,國有經濟成分很少。那時國家往往隻起一個社會經濟秩序維護者的作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些國家必需的公共設施的項目、風險很大的項目、關係國計民生的項目,私人資本無力或不願投資,這就需要國家直接投資,就形成了國有經濟。有些國家必需的產品雖然是私人投資的,但由於各種原因私人無力或不願繼續生產,國家通過“國有化”政策使這些企業變成國有經濟。國家投資興辦新企業和實行國有化政策,歸根到底是為壟斷資本的根本利益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