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3 / 3)

(四)危機階段物價上漲

以美國為例,在戰後美國爆發的7次危機中,除前兩次危機時消費物價稍有下跌外,其餘5次危機中的消費物價都上漲了,而且上漲幅度有增大趨勢。這種情況在戰前的危機史上從未出現過。出現這種情況的首要原因是,資本主義國家大力推行赤字財政、擴張信用和通貨膨脹政策,以及擴大政府采購措施,對市場供求關係的周期波動施加了巨大反作用,阻礙了市場需求在危機階段急劇下降,從而促使物價在危機階段繼續上漲。其次,私人壟斷組織製定的壟斷價格,也對物價上漲起了較大的作用。

自1973~1975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以後到80年代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局麵。“滯脹”使資本主義國家麵臨顧此失彼的窘境。一方麵,要擺脫經濟停滯,就必須采取減免稅收、降低利息率、增加公共開支等措施,即實行“鬆”的政策,但這樣做又必然加劇通貨膨脹;另一方麵,要製止通貨膨脹,就必須采取增加稅收、提高利率、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即實行“緊”的政策,但這又必然使經濟停滯進一步加深,甚至觸發新的危機。“滯脹”表明,資本主義國家的“反危機”措施已經失靈。

三、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作用和意義

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一再表明,資本主義製度已經無法駕馭迅速發展起來的社會生產力,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變成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桎梏。每一次危機的爆發,都是現代生產力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一次強力反抗,都是對資本主義製度的一次重大打擊。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尖銳化的產物,反過來,它又加劇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其他各種矛盾。

(一)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進一步尖銳化

在經濟危機期間,大批中小資本經不起打擊,紛紛倒閉破產,為實力雄厚的大資本所吞並;一些中小資本為增強競爭實力,渡過危機,也聯合起來組成股份公司,從而大大加速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一方麵促進了生產社會化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麵又使資本越來越集中到少數大資本家手中,從而使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

(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

經濟危機的爆發,給國內的廣大勞動者帶來深重災難。在經濟危機期間,資本家縮減生產,大量工人失業,失去了生活資料來源而等待救濟,他們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而一些在業工人,則麵臨著延長工作日、加強勞動強度和工資下降的現實,受到更嚴酷的剝削,生活狀況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麵,資產階級卻千方百計把經濟危機所帶來的損失轉嫁給廣大勞動者。這必然引起工人階級的強烈不滿,加劇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還使大批中小企業主和個體生產者破產,加入無產者的行列,壯大了無產階級隊伍。

(三)經濟危機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經濟落後國家之間的矛盾加劇

在危機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和資本家,通過傾銷過剩商品、掠奪廉價原料以及各種關稅壁壘、減少或限製進口等手段,向經濟落後國家轉嫁危機,激起了這些國家的強烈反抗,從而加深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經濟落後國家之間的矛盾。

(四)經濟危機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加劇

在危機期間,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互轉嫁危機,使它們之間的矛盾在原有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在一定條件下,這種矛盾的加劇,有可能引起戰爭。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爆發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發生的。

經濟危機促使上述四方麵矛盾的尖銳化,這就不僅動搖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而且動搖了資本主義的統治基礎。經濟危機的每一次爆發,都使資本主義經濟陷入極大的混亂,使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的破壞和社會物質財富的巨大浪費。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存在著尖銳的對抗性矛盾,以至隻能通過爆發周期性經濟危機,通過強行破壞一部分生產力,才能使社會再生產所需要的比例關係暫時得到實現,這就充分地暴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曆史局限性,反映了資本主義製度的曆史過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