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資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形式存在的和用於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生產資本。勞動對象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一次性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並隨著產品的出售一次性收回。它的物質要素是在每次生產過程中全部消費掉,因而每次生產過程都需要更新。根據這部分資本價值周轉方式的特點,把它叫做流動資本。資本家用於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它的價值並不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產過程重新創造出來。工人在勞動過程中不僅創造了相當於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而且還創造了剩餘價值。因此,在價值形成上,投於勞動力的資本,同投在原材料上的資本是根本不同的。但是,從價值的周轉方式來看,二者是一樣的,都是通過一次生產過程就回到資本家手裏。因此,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也構成流動資本的一部分。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在於:一是價值轉移方式不同。固定資本的價值是逐漸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流動資本的價值是一次全部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二是周轉時間不一樣。固定資本周轉一次包含著流動資本的多次周轉。固定資本周轉時間較長,而流動資本周轉時間較短。三是價值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固定資本是一次預付,分批逐漸收回,全部價值的回收期間較長;流動資本是一次預付,一次收回,全部價值的回收期間較短。四是物質更新方法不同。固定資本在發揮作用的期限內,整體上不需要不斷購買或更新;而流動資本,無論是原材料,還是勞動力,都要在實物形式上不斷更新。
資本區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同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具有不同的意義,不能混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是根據生產資本價值轉移的方式不同來劃分的,是為了考察資本周轉速度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影響。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是根據兩者在剩餘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來劃分的,是為了揭示可變資本是剩餘價值的真正源泉。不應把這兩種不同的劃分混淆起來。對資本的這兩種劃分可表示如下:
按在資本價值增值過程中的作用劃分資本的實物形式按照資本價值轉移的方式不同劃分
從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分中,表明可變資本隻是流動資本的一部分。如果隻把資本區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而不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那就掩蓋了資本的本質和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正因為如此,資產階級及其經濟學家極力否認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他們隻承認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其目的就在於抹殺資本主義的剝削關係。
固定資本的價值按照它的磨損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固定資本的磨損有兩種:一種叫做物質磨損,也叫有形磨損。它是指固定資本物質要素的損耗。造成物質磨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使用引起的磨損。如機器的運轉會造成磨損,機器運轉的速度越快,使用的時間越長,強度越大,磨損程度就越大;二是由於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磨損。如廠房的木料部分會腐朽,金屬部分會生鏽。另一種是精神磨損,也叫無形磨損。它是指固定資本在它們的有效使用期限內由於生產技術進步引起的資本價值上的貶值。這又有兩種情況:一是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生產同樣機器設備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因而使原有固定資本的價值相應下降;二是由於新的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出現了效率更高的機器設備,因而使原有的固定資本貶值。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是固定資本價值上的損耗,而物質形式上沒有磨損,所以叫做無形磨損或精神磨損。科學技術越發展,越是被運用於生產,固定資本的無形磨損就越快。
所謂固定資本更新,是指固定資本在物質形式上進行替換,在價值形式上進行補償。固定資本更新必須設立折舊基金。所謂折舊基金就是按照固定資本磨損程度而逐年提取的補償金。折舊基金等於固定資本的原始價值除以它的平均使用年限。例如,一台機器價值50000元,使用10年,那麼這台機器每年就要提取折舊基金5000元。這樣,10年後當機器完全損耗報廢時,就可以用10年積累的折舊基金50000元去購置新機器。提取的折舊基金與固定資本原始價值的比率,就叫折舊率。
折舊費的公式:折舊費=固定資本原始價值/固定資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舊率的公式:折舊率=折舊費/固定資本原始價值×
在當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運用於生產過程的速度加快,出現加速折舊的趨勢。
折舊基金是用來補償已經損耗掉的勞動資料的價值,替換已經磨損了的廠房、機器等勞動資料的。所以,折舊基金的提取與使用實際上屬於簡單再生產的範圍。但是,由於固定資本的物質要素在其平均使用年限內,在物質形態上總是獨立存在和發揮作用的,不到全部磨損,不需要更新。因而逐步提取的折舊基金,可以起積累基金的作用,在一定時間內用於擴大再生產。
三、預付資本的總周轉
(一)預付資本的總周轉
通常所說的資本周轉,是指整個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預付資本的總周轉包括固定資本的周轉和流動資本的周轉。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價值周轉方式不同,它們的周轉時間和周轉速度也不相同。固定資本周轉慢,一般幾年或幾十年才周轉一次;流動資本周轉速度快,一年可周轉多次。固定資本周轉一次,流動資本能夠周轉多次。而且,固定資本的各個部分的周轉速度也不相同,如投在廠房上的資本和投在機器上的資本,它們的周轉速度就不可能完全一樣。因此,全部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要由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來確定,馬克思說:“預付資本的總周轉,是它的不同組成部分的平均周轉。”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的計算公式是:
預付資本1年中的平均周轉次數=(1年中固定資本周轉價值總額+1年中流動資本周轉價值總額)/預付資本總額。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的快慢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在預付資本中的比例。二是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一般來說,在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一定的條件下,固定資本占的比重大,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就慢;反之,流動資本所占的比重大,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就快。在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一定的條件下,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成正方向變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從而使固定資本在生產資本中占的比重不斷增大,於是出現了產業資本周轉速度日益減慢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要加快資本的周轉速度,就要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以提高機器設備的效用,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
(二)資本周轉速度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影響
資本周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價值增值有重要影響。從資本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來看,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一方麵會影響所需投入的預付貨幣資本量的多少,另一方麵會影響一定數量資本在一年中生產的剩餘價值量的多少。
1.資本周轉速度對預付資本總資本量和剩餘價值量的影響。資本家的預付資本用來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目的是為了榨取剩餘價值。加速資本周轉的速度,可以節約預付資本量,擴大再生產規模,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
從固定資本來說,周轉速度的加快,一方麵可以避免或減少無形磨損的損失,另一方麵還可以加速固定資本更新,提高固定資本的利用率。例如,原來固定資本周轉一次是10年,加快周轉速度後,周轉一次縮短為5年。這樣,資本家預付的資本就可以更快地回收,用來進行固定資本更新,購置生產效率更高的機器設備,也可以用來擴大生產規模,從而都可以使資本家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
從流動資本來說,周轉速度的加快,可以節省預付的流動資本。資本周轉速度越快,維持同樣生產規模所需要的流動資本數量越小,越能節約預付資本。如果把節約的流動資本投入生產,就會相應地擴大生產規模,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
2.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可以增加年剩餘價值量和提高年剩餘價值率。在預付資本量中,有一部分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預付可變資本。流動資本周轉速度越快,其中預付可變資本的周轉速度也越快。這樣,一年中同量預付可變資本,就可以雇用更多的工人,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從而表現為增加年剩餘價值量和提高年剩餘價值率。年剩餘價值量就是預付資本在一年中獲得的剩餘價值總量。年剩餘價值量(M)等於剩餘價值率(m′)乘可變資本(v)再乘可變資本的周轉次數(n),用公式表示如下:M=m′資本周轉速度加快,其中可變資本周轉速度加快,一年中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量增加,因而它帶來的剩餘價值量也增加,兩者是正比例關係。所謂年剩餘價值率(一般用M′表示),就是一年內生產的剩餘價值總量同一年內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預付可變資本的數量的大小,決定年剩餘價值率的高低。例如,有甲乙兩個企業,生產規模相同,它們的可變資本都是20萬元,剩餘價值率都是100%,甲企業可變資本一年周轉為6次,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是120萬元,一年能帶來剩餘價值為120萬元。乙企業可變資本一年周轉3次,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是60萬元,能帶來的剩餘價值60萬元。甲、乙兩個企業的預付可變資本量雖然一樣,但由於可變資本的周轉速度相差一倍,所獲得的年剩餘價值量也就相差一倍。加速可變資本的周轉不僅可以增加年剩餘價值量,而且可以提高年剩餘價值率。仍以以上甲、乙兩企業為例,可看出甲企業年剩餘價值率(M′)=120/20=100%×6=600%,乙企業的年剩餘價值率(M′)=60/20=100%×3=300%。很明顯,雖然甲、乙兩個企業預付的可變資本一樣,但由於甲企業比乙企業可變資本周轉速度快一倍,因此年剩餘價值率比乙企業提高了一倍。所以年剩餘價值量和年剩餘價值率,同可變資本的周轉速度成正比。
在資本主義製度下,資本家為了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提高年剩餘價值量和年剩餘價值率,總是千方百計地加快資本的周轉速度,不可避免地加劇資本和雇傭勞動者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