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剩餘價值規律(1 / 2)

一、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

在一個社會經濟形態的經濟規律體係中起主導作用的經濟規律就是基本經濟規律。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就是剩餘價值規律。它的內容是,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和動機是追求盡可能多的剩餘價值,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斷擴大和加強對雇傭工人的剝削。

首先,剩餘價值規律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決定了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一切主要方麵和過程。資本主義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一切經濟活動都是以追求剩餘價值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第一,從資本主義生產來看,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生產。資本家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由能否獲得剩餘價值和獲得剩餘價值的多少決定的。第二,從資本主義分配來看,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同樣是由取得剩餘價值的多少決定的;對於勞動成果的分配,實際上是各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的瓜分。第三,從資本主義的交換來看,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是為生產剩餘價值準備物質條件;出售商品是為了實現剩餘價值。第四,從資本主義的消費來看,無論是生產消費還是個人消費都是為了生產和再生產剩餘價值。

其次,剩餘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及其滅亡的全過程。資本的原始積累聚斂貨幣財富和剝奪農民等都是為了追求剩餘價值,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資本家擴大生產規模,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行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的無限貪婪和不斷追求,也加劇了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以及由它產生的各種社會矛盾,最終促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走向滅亡。

二、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的新特征

馬克思通過剩餘價值規律揭示了資本家賺錢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客觀規律。正是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科學理性批判,武裝了工人階級去進行自覺的階級鬥爭,迫使資產階級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斷調整統治方法。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係及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150年後的今天,資本主義剩餘價值在生產形式、表現形式等方麵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一)資本占有權的變化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資本占有權出現三個變化:過去那種個人資本所有製轉變為資本家集團所有製;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形式,由直接、有形和全部占有,向股份和債券等形式的間接、無形和局部的占有轉變;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使資本家從直接經營轉變為雇傭經理和專家進行生產管理。這些造成了資本社會化日益擴大的局麵。

股權高度分散化,使部分勞動者從一無所有到掌握少量股票。戰後許多國家推行職工股份製計劃,一些上市公司發行法人股、小額股票,甚至有不足1美元的股票麵世,擴大了金融資本的社會資本基礎,也為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股票交易創造了條件。

但這並沒有消除資本與勞動的對立,因為工人股份的數額十分有限,股息並不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工資仍然是他們的基本收入來源。

(二)勞動者在生產中地位的改善

勞動者過去是機器的附屬物,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在“胡蘿卜加大棒”的驅使下,毫無自主性可言。戰後,現代企業以民主化管理為主導,管理人員與全體員工分享權力、信息、知識,也分享報酬。

現代社會創造剩餘價值的雇傭勞動者,已經與早期主要是體力勞動的雇傭勞動者有很大不同。知識、技術和智力因素在剩餘價值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資本家對員工的要求不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腦力、智力、才能的綜合發揮。為了創造越來越多的剩餘價值,企業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他們發揮其智力和才能創造條件,如鼓勵員工提合理化建議,賦予員工全麵參與企業管理的權利等。

員工中的管理層,同生產資料有一種特殊的關係,他們雖然不擁有生產資料(或隻擁有少量以股票形式存在的財產),但因專業和技術專長等知識資本而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的日常控製權。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執行雙重職能:一方麵執行資本的職能,即對生產過程和勞動有一定的監督權和控製權;一方麵執行總體工人的職能,即作為熟練腦力勞動的出賣者,也為資本所雇傭。

通過雇傭勞動者參與生產管理等活動,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創造了更多的剩餘價值。

(三)勞動力再生產條件的改善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物質生活資料以及接受教育更新知識所需的社會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具體表現為:①工人獲得的實際工資總體上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許多國家規定了以勞動力最低價值為基礎的最低工資標準。②戰後,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使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範圍擴大,以前少數人的生活奢侈品已成為生活必需品或一般社會需要進入勞動者的消費範圍。勞動者收入不斷提高,也刺激其消費水平的提高。③勞動時間縮短。早期延長工作日的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早已讓位於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勞動者不僅實行8小時工作日,還普遍實行周五工作日。④工人及其家庭文化教育水平提高,普遍受到教育或職業培訓。由於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以往“文盲型”雇傭勞動者被高素質的勞動者所取代,國家以及企業出於長遠利益的考慮,對勞動者進行教育投資的比重不斷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