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具有某種相同經濟條件的幾種社會形態中共同起作用的經濟規律,如在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共同存在商品經濟的價值規律、價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等等。在上述不同社會形態以及同一社會形態的不同階段,這些規律作用的範圍、形式和效應會出現差別,但是它表現了這幾個社會形態經濟運行過程中共同的內在聯係。

(三)某一特定社會形態占據支配地位的特有經濟規律

這是隻在一個特定社會形態中起支配作用的經濟規律,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剩餘價值規律,這類規律集中反映了某一社會形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本質關係。

政治經濟學不僅研究某一特定社會形態的生產關係,而且研究人類不同社會形態以至於所有社會形態的生產關係及其運動規律,所以,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曆史科學,是廣義的政治經濟學。但是,這又以專門研究某一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狹義政治經濟學為基礎。狹義政治經濟學在以某特定社會生產關係為研究對象和範圍時並不是專門研究某一領域、某一局部生產關係的特殊本質,或揭示特有經濟規律,而隻是揭示該社會形態生產關係的一般本質和規律,為專門經濟科學提供基礎和指導。根據現時代的需要,政治經濟學的任務要特別注重揭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係的本質及發展規律,以發展為主題,既要研究它們各自的特殊本質及區別,也要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及共性。

二、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政治經濟學在確定了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之後,要完成研究任務,建立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係,關鍵在於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總的或者說是最根本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從客觀生產力狀況出發,辯證地、曆史地、現實地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客觀規律性。

運用對立統一規律來研究社會生產關係,就是要在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用矛盾的觀點,發現矛盾,揭示矛盾及矛盾雙方所處的地位和狀況,結合運用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展現矛盾演化內在邏輯,尋找矛盾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揭示經濟過程發展的狀況,發展的動力和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掌握社會經濟關係發展運動的規律性。

運用量變質變規律來研究社會生產關係,就是要在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運用量、質互變的觀點。任何經濟現象和過程,都有量的規定,都有結構,也都有一定的質的規定。量的變動,結構的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發展的階段性規律。

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來研究社會生產關係,就是要在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運用辯證的否定觀點。在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肯定因素的同時,還要揭示其否定的方麵,揭示新生經濟關係對舊經濟關係的辯證否定過程和不可戰勝的性質,揭示其成長、發展的曲折性。再經過否定之否定,發展到更高的階段。從而展現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螺旋式發展道路。如價值到生產價格的演變,經濟發展的周期性等等,就體現了辯證的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規律。

曆史唯物主義方法,就是要把社會的發展和變革,看作是一個客觀的、自然的曆史過程。列寧認為:“這個假設(指曆史唯物主義思想——編者注)之所以第一次使科學的社會學的出現成為可能,還由於隻有把社會關係歸結於生產關係,把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據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做自然曆史過程。不言而喻,沒有這種觀點,也就不會有社會科學。”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要保持科學的本性,必須將生產關係置於生產力發展性質和狀況之上,堅持生產力標準,不從道義原則出發,不離開生產力抽象地談論生產關係,而應當始終以調動生產要素的活力,保持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作為研究宗旨,特別是對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中有關問題,如私營經濟、租賃、地租、剝削、經濟特區等的研究,一定要置於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現狀基礎之上,客觀地、辯證地、現實地分析問題。生產關係的研究不僅要聯係生產力還要將其放在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研究。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矗立其上的有政治、法律製度以及社會意識形態所構成的社會上層建築,其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起著巨大的反作用,脫離上層建築,孤立地研究生產關係,就不能了解生產關係變化和變革所需要的社會政治條件,自然也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