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主要任務和方法

一、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主要任務

一門成熟的科學,除了確定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以外,還要明確自己的研究任務和目的。其科學水平和程度是由其所完成的任務狀況而確定的。政治經濟學既以社會生產關係作為其特定的研究對象,那麼,它研究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就是要揭示社會生產關係的本質及其變化、運動、發展規律。它不僅要揭示社會生產關係中最基本即社會經濟製度層次上的本質和規律;要揭示社會總生產或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即經濟運行層次上生產關係的本質和規律。研究和揭示上述各層次上社會生產關係的一般本質和規律,是政治經濟學特定的研究任務和目的。

社會生產關係的本質是社會生產關係的內在規定性,生產關係變化、運動和發展的規律,也稱經濟規律,它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中內在的、本質的和必然的聯係,它體現著經濟過程的必然趨勢。社會生產關係的本質和規律存在並貫穿於社會經濟的現實之中,通過大量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來表現,並混雜其中,被這些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和過程,包括假象所掩蓋。科學研究的任務就是透過現象和過程來揭示本質和規律。如果現象和本質,過程和規律統一,那麼,一切科學都將是多餘的。

任何規律都具有客觀性,經濟規律也是客觀的,具有不依賴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性質。不管人們發現認識與否,不管對你有利還是有害,不管你喜歡與否,隻要存在著某種經濟條件,同這種經濟條件相聯係的經濟規律就必然要發生作用。就如同由於重力的作用房屋向人們頭上傾倒一樣強製性地貫徹自己的作用。經濟規律作用的條件是客觀的,經濟規律作用的過程也是客觀的,人們不能憑自己的意誌或法律創造或取消經濟規律,也不能改造經濟規律。由經濟規律的客觀性所決定,人們必須尊重經濟規律,按照它的要求辦事,人們的主觀行動如果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就要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遭到損失和挫折。

承認經濟規律的客觀性,並不意味著人們在經濟規律麵前是無能為力的,更不意味著人們隻能聽任經濟規律的擺布,做經濟規律的奴隸。在客觀經濟規律麵前,人們具有在實踐和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礎上分析、發現、認識經濟關係本質和運動規律的能力,具有能動地實踐能力,從而能夠能動地認識和利用客觀經濟規律。利用客觀經濟規律,就是人們使自己的主觀行動和措施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的運動趨勢,安排自己的經濟活動,製定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從而在實踐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目的,使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給人們帶來經濟利益。人們的行動愈是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就愈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同時,人們利用客觀經濟規律,就是要在深刻認識經濟規律的基礎上,為某些經濟規律提供發生作用的廣闊場所,並把某些經濟規律不利於社會的作用引向另一方麵,而對某些經濟規律則可以限製其發生作用的範圍,選擇有利於某種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實現形式。

總之,人們對客觀經濟規律認識得越全麵、越深刻,行動就越自由,就越能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除了客觀性,經濟規律還有自身的特點:①經濟規律是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運動的規律,離開了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也就不存在經濟規律。②絕大多數經濟規律隻在一定的社會曆史階段發生作用。因為經濟規律隻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並發揮作用。一旦這種經濟條件消失,與此相關的經濟規律也就隨之消失。③在階級社會裏,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因為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總會直接涉及到某個階級或集團利益,所以,不同階級對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的態度是不相同的。

各種形態的社會經濟,都是一個大係統,在這個係統中,同時存在著諸多的經濟規律,它們相互聯係,相互製約,構成一個複雜的經濟規律係統。如果按其形成的條件和作用的範圍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一切社會形態共有的普遍經濟規律

這是在任何社會都普遍起作用的經濟規律,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狀況的規律,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規律,等等。在不同社會形態,雖然作用的形式會呈現出差別,但是,這類經濟規律,表現人類所有社會形態經濟發展過程中最一般的本質聯係。

(二)幾個社會形態共有的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