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妙訓練,激發寫作動機(1 / 2)

巧妙訓練,激發寫作動機

讀寫指津

作者:陶健

我們知道,火車沒有動力不能奔馳,機器沒有動力不能運轉。一個人如果沒有動力,那他將一事無成。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動機支配的,動機的正確與否及強弱程度將對人的活動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一定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動機和情感,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

要想使學生有話可說,首先必須創設寫作的情境。如果作文題目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那麼他們就會因身臨其境、體會真切而躍躍欲試,寫作起來就會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和大膽想象。以詞彙為例,他們如果想說明一件感興趣的事,就會“動員”自己所有的“詞彙儲備”,從小說、報紙甚至歌詞、台詞中搜集自己需要的語言材料。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呢?首先要選好題目,即:第一,挑選學生當前最關注的或者最感興趣的問題;第二,所選題目要能夠引起爭論,使大家闡發不同的見解。有這樣一個例子:我曾印發了兩段饒有趣味的材料讓學生比較,要求他們以“小明和小張誰做得對”為題寫作文。

材料1:在數學課上,孩子們正在專心致誌地做著習題,忽然有人用彈弓互相“攻擊”,教師氣憤地把課停了下來,教學計劃因此沒有完成。課後,班主任立即召集全班開會,調查哪些人破壞了課堂紀律。起初誰也不開口。沉默了一陣後,小明忽地站了起來,當麵指出那幾個玩彈弓的男孩子。不料,其中被指名的小陳勃然大怒,他跳起來指著小明罵他“叛徒”。

材料2:在測試課上,老師剛剛提問完小張,正低著頭打分,忽然有一顆“紙彈”打在她的講台上。“誰違反紀律?”老師立即追查。大家麵麵相覷,默不作聲。小張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也不講話。課後他一個人悄悄地跑到班主任那兒,報告了事情的經過。不料這件事被班上同學發現了,大家都指責他“出賣”了同學。

這兩個事例太接近學生的生活了,與小明、小張表現一樣的同學在班上就可以找出幾個來,因此他們有許多話想說,都迫不及待地動起筆來。於是,我因勢利導,提醒大家要擺事實,說觀點(即開頭提出論點,然後用翔實可靠的論據去證明論點,最後得出結論)。結果學生的作文都寫得很有趣。

二、精心指導,鼓勵學生抒發真情實感

激發情感與培養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麵,創設恰當的情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培養寫作能力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麵,要使學生寫出真切的體會,就要幫助學生抒發真情實感。寫作是學生形成世界觀和培養個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學生隻有在作文中真正敞開自己的心扉,教師才有可能了解和教育他們。要使學生抒發真情實感,教師就不能強迫他們寫自己不了解的內容,也不能要求他們去做那些暫時沒有學會的事情。教師的責任僅僅在於同學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寫作要求,研究不同的寫作方案,鼓勵學生運用初步形成的寫作能力去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反對照搬照抄,機械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