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時政文章寫作(1 / 3)

第一節申論

一、概述

申論最早出現於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之中。經過十餘年的實踐,以及專家學者們的改進與完善,申論作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一門公共科目,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申”為引申、申述,“論”為議論、論證。從考試大綱的規定來看,申論為主觀性試題,內容是向報考者提供了一係列反映現實特定問題的文字材料,其中不乏財經管理類材料,要求報考者仔細閱讀這些材料,概括出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再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和論證。

(一)定義

申論是參加國家公務員資格考試者針對現實時政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展開論述的時政文章。

(二)特點

1.針對性

這一特點包括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針對試題所給定的材料進行回答,二是聯係材料引申的話題展開論述。例如,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給定材料是關於海洋生態經濟發展的話題,要求“參考給定材料,圍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總字數900—1000字”。報考者的文章可能有不同的角度,但是,無論如何,主題不能遊離於海洋生態經濟發展的話題,否則就是答非所問;與此同時,文章還必須在切入話題之餘聯係實際展開論述。隻有這樣,才能夠做到觀點明確、視野開闊、思想深刻、內容充實。

2.思想性

申論的寫作部分屬於議論文的範疇。眾所周知,議論文的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無不與作者看問題的思想、立場和態度有關,從思想上來說,申論概莫能外。具體而言,申論的思想性體現在文章的觀點必須符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問題的看法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的論據符合事物的狀貌和特點,能夠從正反兩方麵證明觀點;運用的論證方法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和思維邏輯,有助於入木三分地剖析事理,以無懈可擊的嚴密推理令人心悅誠服。也就是說,思想性是衡量申論立意高低的主要尺度。

3.政策性

申論的思想性是建立在政策性基礎之上的。申論的觀點必須以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基礎。論據必須以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依據,必要的時候,報考者甚至可以直接引用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為論據,以便增強論述的合理性和說服力。報考者不但要針對話題提出觀點、分析問題,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都必須符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包括法律法規,以及現行的普遍通用的規章製度。由此可見,報考者的政策水平與文章的思想水平是成正比的。

4.可行性

申論針對現實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也就是說,報考者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能是紙上談兵或者隔靴搔癢,而必須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申論考試所給的材料,可能涉及麵很廣,但是,試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合理性,一般都是現實社會的熱點問題,報考者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一般都是具有可行性的。申論考試不會引導報考者漫無邊際地遐想,不管問題多麼複雜,涉及麵多廣,報考者的見解多麼莫衷一是,都是能夠找到解決方法的。這樣的命題思路,是由公務員錄用考試性質所決定的。

5.議論性

申論作為議論文,議論性的特點是題中應有之義。不過,申論與傳統的議論文考核有所不同。傳統的議論文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報考者的寫作水平,而申論則不僅是考核報考者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核報考者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針對性,能讓報考者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麵的潛能。進一步地說,申論的議論是報考者化身為國家公務員對現實時政話題闡述自己的見解,必須站得高、望得遠、看得深、議得確,見解獨到,充分體現報考者具備行使行政管理權力的素質。

(三)格式

依據《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1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2011年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申論考試所給關於黃河的材料約8000字, 試卷共有四道大題5道小題。

第一大題題幹如下:

一、認真閱讀“給定材料”,簡要回答下麵兩題。(20分)

1. “給定材料4”寫道,“黃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決、善徙’,這是一個為幾千年曆史所反複證明的基本事實。”請結合對這句話的理解,談談對黃河自身規律的認識。

要求:簡明,完整。不超過200字。

2.“給定材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後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

要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

第二大題題幹如下:

二、“給定材料3”介紹了密西西比河、亞馬遜河、尼羅河等流域出現的生態危機以及各國政府的治理舉措。請對這些材料進行歸納,並說明我國治理黃河可以從中受到哪些啟示。(20分)

要求:內容具體,表述清晰。不超過300字。

第三大題題幹如下:

三、國家某部門擬編寫一本以黃河為主題的宣傳手冊,作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題教育的材料。宣傳手冊由四個部分組成,依次為:“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與中華文明”、“黃河的治理與開發”、“黃河精神萬古傳”。請參考“給定材料”,分別列出每個部分的內容要點。(20分)

要求:(1)切合主題;(2)全麵,表述準確,有邏輯性;(3)本題作答不超過400字。

第四大題題幹如下:

四、請參考給定材料,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論點明確,有思想高度;(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3)語言流暢,1000字左右。

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申論的寫作是全麵測查報考者上述四種能力的重點。

(四)作用

1.展示閱讀理解能力

申論考試要求全麵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並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為了反映這一要求,申論所給定材料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諸多方麵的內容,因此,報考者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當中要廣泛閱讀各方麵的時事政治資料,考前達到廣闊的閱讀麵和豐富的閱讀量,才能夠在寫作時對給定的資料有所熟悉、有所了解,進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理解資料的主題。即使沒有閱讀過同類型的資料,寫作時也能夠舉一反三,增加自己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2.展示綜合分析能力

申論考試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為了反映這一要求,申論所給定資料都是有意識地打亂了順序,雜堆在一起的。因此,報考者寫作時必須對給定資料進行合乎邏輯的分析、整合,在綜合各項資料的觀點的基礎之上,提煉出所有資料的共同的中心觀點,以一根主線提綱挈領,貫穿所有的內容和問題,進而形成自己的推理和判斷,為回答題目的要求,或簡答、或概括、或要點、或作文,奠定思維基礎。

3.展示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

申論考試要求借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為了反映這一要求,申論要求報考者撰寫一篇文章,在規定的字數之內,對給定資料所引出的話題作深廣的論述。這種“申”而論之的文章寫作,對報考者的思想、立場、觀點、態度、思維、閱曆、學識、經曆等各個方麵都是一種全麵的測查,也是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對報考者麵臨現實問題的反應能力和應對能力的嚴峻考驗,而這種能力是未來的國家公務員不可缺少的。

4.展示文字表達能力

申論考試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體裁,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範、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為了反映這一要求,申論題目要求報考者撰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這種文章可以檢驗報考者的政策水平、思維方式、謀篇布局能力、遣詞造句能力、文麵基本常識、文化素質修養、整體學識功底,甚至為人處世的個性和風格等等。俗話說:“文如其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申論寫作可以全麵體現報考者的綜合素質,而這種綜合素質恰恰是當今國家公務員在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

二、寫作

(一)標題

申論的標題有兩種形式。

1.單標題

主要表明主題思想。例如:

弘揚黃河精神維持黃河健康生命

2.雙標題

上麵一行正標題表明中心觀點。下麵一行副標題補充說明中心觀點。例如:

“識黃”方能“治黃”

——人與自然和諧傳揚黃河精神

(二)正文

申論的正文一般由開頭、主體、結尾三個部分組成。

1.開頭

開頭是提出問題的部分,寫作時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切入給定材料的話題,並表明中心思想。主題要鮮明深刻,觀點要準確新穎。

2.主體

主體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部分,也是寫作的重點。

分析問題要緊扣主題,深入剖析問題出現的內因、外因、內外因相互作用的關係,解剖問題存在的複雜性、嚴重性和危害性,要引用論據說明解決問題的迫切性。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要聯係實際、明確具體,要闡明解決問題的意義、價值、可行性和針對性。無論是分析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要在論述的過程中拓展到科學發展觀、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諧社會建設、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等思想高度,充分體現時代主旋律及黨和國家的基本政策。

3.結尾

結尾要歸納全文,照應開頭,引申結論,升華論述的思想高度,展望解決問題的光明前景。

(三)寫作要求

第一,觀點要準確,論據要典型,論證要嚴密,要從時事政治、經濟社會的實際出發進行論述。

第二,要采用例證法、歸納法、演繹法、引用法、比較法、因果法、歸謬法等論證方法。

第三,結構要完整,條理要清晰,邏輯性要強;語言要準確、平易、質樸、通暢。

例文點評

“識黃”方能“治黃”

——人與自然和諧傳揚黃河精神

黃河是一條記錄了中華民族榮耀和血淚的河流,與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相依相伴。一部中華民族史幾乎就是中國先民與黃河的關係史。黃河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和勤勞勇敢,也記錄了中華民族的開拓進取和智慧創新,期間有天人交戰的抗爭,也有天人和合的創舉。黃河以其奔騰不絕的河水滋養和澆鑄了生生不息的黃河精神。

黃河上遊地帶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泥沙含量巨大,“一碗河水半碗沙”。由於泥沙在中下遊較為平坦的河道不斷淤積,造成嚴重的“懸河”現象,曆史上屢屢決堤、改道,泛濫的河水雖然留下了肥沃的衝積平原,卻也給流域生民帶來了深重的現實災難和危險隱患。所以,曆史上對黃河的開發利用總是和對災難的治理交纏在一起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黃河的開發和治理成效顯著,但近年來又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汙染,對黃河的持續利用與管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治理黃河,人們通常更為強調的是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但卻忽視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黃河“善淤、善決、善徙”的基本特征。一切“治黃”工作,如果不尊重這一基本的規律性事實,必然影響其最終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為之付出慘重的代價。治理黃河必須弘揚悠久的黃河精神,以尊重其固有規律為出發點,注重統籌兼顧、源頭治理和疏導,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治理黃河,要全麵考慮它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黃河上遊是廣袤的黃土高原,植被破壞嚴重,大量的耕種開墾和礦產開發加劇了沿河兩岸的水土流失,是導致黃河泥沙含量巨大的根本所在。要根本治理黃河泥沙淤積問題,必須在其上遊地區建立以恢複生態功能為主的發展思路,從其源頭的保護入手,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限製甚至禁止地下資源開發,減少植被破壞,固土固沙,防治水土流失。

治理黃河,要尊重其固有規律,有效疏導。短期來看,黃河泥沙量巨大的問題不可能得到巨大改善,要想減少中遊地區由於泥沙淤積而帶來的河床升高,甚至“懸河” 現象,必須在其流經地區形成有效的“卸載”渠道。東漢王景“治黃”和埃及治理尼羅河的經驗可資借鑒。在黃河流經地區,利用河道開口形成的人工濕地達到有效沉積淤泥的效果。此外,人工濕地的形成還可以為治理水質汙染,淨化水質起到巨大的作用。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濃縮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勇氣。在與黃河不懈抗爭的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獨具內涵的黃河精神,其中注重因地製宜,不固守成見,對自然規律在認識的基礎上尊重並加以利用的開拓精神,不僅在過去啟發人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必將引領中華民族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接納和融入全球文明的新浪潮。

這是一篇2011年申論範文,有較強的經濟社會管理意識。標題的正題立意明確,副標題補充說明正題,豐富了標題的內涵。開頭部分單刀直入話題,中心思想表述簡潔明白。主體部分展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其中,從第二、第三自然的分析黃河狀況,過渡到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針對性強,銜接緊湊,能運用例證法。結尾能概括全文,升華主題,鼓舞信心,展望未來,與弘揚黃河精神的中心思想形成呼應。結構圓融完整,語言平實通順。

思考與練習

一、填空題

1. ()是參加國家公務員資格考試者針對現實時政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展開論述的時政文章。

2. 申論文章的寫作部分屬於()的範疇。

二、判斷題

1. 客觀性是衡量申論立意高低的主要尺度。

2. 申論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部分,也是寫作的重點。

三、簡答題

1. 怎樣理解“申論的議論是報考者化身為國家公務員對現實特定話題闡述自己的見解”的含義?

2. 談談你對申論寫作展示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的認識。

四、評析題

請認真閱讀下麵一篇申論範文,然後分析其內容和形式的寫作特點。

弘揚黃河精神維持黃河健康生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黃河,從遠古以來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搖籃。一代天驕毛澤東終其一生對黃河懷有敬畏,他曾說:“藐視什麼也不能藐視黃河——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哪!”千百年來代代先輩在治理黃河洪災與泥沙的奮鬥中,層層累積形成了黃河精神,這是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世世代代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曆史長程中,必將不斷放射出耀眼的光輝。

黃河曾經以她豐饒的乳汁哺育了華夏文明,給兩岸以灌溉,也給詩人以靈感,唐詩漢賦、歌曲繪畫,無數動人的辭章都與黃河有關。黃河的平均水量為580億立方米,占中國總水量的2%,是長江的十七分之一,卻養育了全國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不可磨滅。但是,由於黃河兩岸生態變化和經濟建設的影響等因素,黃河汙染日益嚴重,黃河活力日益枯竭。近一千年來,黃河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憂患之河。

為了全麵治理黃河,使母親河再現生機與活力,2004年1月12日,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提出了以“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為終極目標的“1493”治黃理論框架體係,即:一個終極目標、四個主要標誌、九條治理途徑、“三條黃河”建設。在推進“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黃河治理新工程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弘揚黃河精神,確保黃河治理工程的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

黃河精神永遠都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僅絲毫未磨損它的深刻內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顯出它鮮明的時代價值。在建設“三條黃河”,實現“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汙染不超標,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標的今天,要踐行“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發揚“團結、務實、開拓、拚搏、奉獻”的黃河精神,不斷開創各項治黃工作新局麵。

新中國治黃60年的輝煌業績證明:偉大的理想信念必然產生強大的動力,堅定的信念必然激發不懈的追求和堅強的毅力。確立了治黃新理念就有了堅定的奮鬥目標、強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治水新思路,實現以黃河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樣需要“團結、務實、開拓、拚搏、奉獻”的黃河精神作支柱,

“維持黃河健康生命”,要把強大的精神動力同先進的理念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與新世紀黃河實際的治黃道路。按照“1493”治黃體係,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是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的終極目標;“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汙染不超標、河床不抬高”是“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四個主要標誌;減少入黃泥沙的措施建設,流域及相關地區水資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黃河水資源量的外流域調水方案研究,黃河水沙調控體係建設,製定黃河下遊河道科學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遊河道主槽不萎縮的水量及其過程塑造,滿足降低汙徑比使汙染不超標的水量補充要求,治理黃河河口以盡量減少其對下遊河道的反饋影響,黃河三角洲地區生態係統的良性維持,是九條治理途徑;原型黃河、模型黃河、數字黃河“三條黃河”治河體係是三個有效手段。

維持黃河健康生命任重而道遠。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弘揚黃河精神,不斷開拓創新,探索治黃新路,積極建立有利於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體製機製,持之以恒、不懈奮鬥,一定能夠實現“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為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永續發展築就最牢固的根基!

五、寫作題

請就當前經濟社會的某一熱點問題,按照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要求,撰寫一篇申論文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1000字左右。

第二節新聞

一、概述

新聞是報紙、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互聯網最廣泛、最經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基本文體。

“新聞”一詞,早在我國唐朝時就出現了。宋朝的《京本通俗小說》已把新聞理解作為最近消息。西方最早使用“新聞”一詞的是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他於1423年旅行回來後對友人說:“我把可喜的新聞帶給你。”他首次使用了“News”一詞。1622年創刊的英國《每周新聞》則以北(North)、東(East)、西(West)、南(South)四字的第一個字母拚成News來解釋“新聞”一詞,意指四麵八方的消息。

(一)定義

新聞是報社、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媒體對新近發生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實的報道。

具體而言,新聞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指消息、通訊、特寫、評論、報告文學等等。狹義的新聞特指消息。

本教材所謂新聞即專指消息,是及時反映當前現實經濟社會所發生事實的時政文章。

(二)特點

1.真實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取信於民的力量所在。事實是新聞的本源,也是新聞得以在廣大群眾當中傳播和接受的基礎。所謂真實,就是事實是真實的,所報道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結果是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而不是道聽途說或者虛構想象的。事實真實還意味著準確。準確就是每一個事實,包括細節甚至數據都必須準確無誤。如果一則消息失真或者事實有誤差,不僅會減低新聞的價值,失信於民,而且還會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所以說,真實是新聞報道賴以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和基礎。

2.新鮮性

新聞內容貴在新鮮。新鮮性是新聞的本質屬性。新聞內容隻有新鮮,才能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喜愛,意欲先睹而後快。新聞的新,不僅在於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經驗報道給廣大群眾,而且要選擇有思想意義、認識價值、創新啟迪、指導人生的新事實。西方那種一味追求獵奇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觀點是不可取的。這就是說,新聞報道的六要素,即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不僅要從真實性著眼,而且還要從新鮮性著眼,才能夠取得預期的傳播效果。

3.時效性

時效是體現新聞的價值所在。新聞內容簡略,篇幅短小,采訪快,寫稿快。有時事發幾分鍾,甚至不到一分鍾,媒體就開始進行消息報道。隨著傳媒科學技術的發達,通信衛星的使用,媒體已經能夠實現現場無線連接直接報道。例如,2008年,在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什邡,中國生產的“普天藍精靈”高清電視轉播車就協助中央電視台進行了現場救災的新聞報道。因此說,時效就意味著速度要快,內容要新。對新人、新事、新情況、新問題,要敏銳地發現、盡快地了解、及時地撰稿、迅速地傳播。反之,報道速度遲緩就會降低新聞的價值,新聞就會變成舊聞。

4.簡短性

簡短是新聞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標誌。所謂簡短,就是語言簡潔、明快、生動,篇幅字少、短小、精練,三言兩語寫清事實,寥寥數筆顯出精神,概括而不流於抽象,簡短而不陷於疏漏,用筆利落,內容集中。現在,許多媒體流行一句話新聞。一句話新聞即運用一句話,采用標題新聞的語言表達形式,完成一篇新聞稿件的寫作任務,能夠揭示新聞事件核心內容,有必要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使人一讀就知道誰幹了什麼事情或事情做得怎麼樣了。一句話新聞以盡可能少的語言表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最能夠體現新聞形式的簡短性。

(三)種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新聞分為不同的種類。

按照內容來分,有單一事件新聞、連續事件新聞。

按照性質來分,有政治新聞、經濟新聞、科技新聞、軍事新聞、體育新聞、教育新聞、文藝新聞、社會新聞等等。

按照媒介來分,有報紙新聞、廣播新聞、電視新聞、網絡新聞、手機新聞等等。

按照方式來分,有硬新聞、軟新聞。

目前,按照寫作特點來分,國內新聞界比較認可的新聞種類如下:

1.動態消息

所謂動態消息,是指反映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人物、新事物、新情況、新成就、新問題、新氣象等的新聞報道。有時候也稱之為簡訊或簡明新聞。其特點是以人、事、物的最新變動為主要著眼點,以消息的重要性為主要價值取向,以開門見山、一事一報為主要寫作原則,內容單一,文字簡短,新鮮活潑,給人們以活動感和現場感。例如:《兩岸經合會首次例會春節後舉行》報道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一直保持溝通,例行會議在2011年春節之後照常舉行的最新事實。

2.綜合消息

所謂綜合消息,是指反映帶全局性的情況、動向、成就和問題的報道。其特點是既有全麵概況的說明、敘述,又有典型事例的介紹、分析,講求點與麵的結合,做到深度和廣度的兼備。例如:《大規模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我省“十二五”水利投資將達1000億元》報道了貴州省2011年水利工作會議召開情況,內容綜合了全省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民生水利相對滯後,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等具體現象,以及“十二五”期間將投資1000億元,進行大規模高強度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局麵的安排。

3.經驗消息

所謂經驗消息,是指反映社會生活或日常工作當中成功的做法的報道。其特點是工作形成了規律,事實具有典型意義,經驗揭示了事物的本質,通過報道有利於改善並推動社會生活或全局工作。例如:《推出平價商店菜價便宜三成》報道廣東省平價商店建設現場會2011年2月28日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和中國物價協會的領導等,充分肯定廣東地區首家平價商店,即新供銷購物廣場黃邊平價商店進行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超市的產銷對接,保持菜價穩定、促進農民增收方麵取得的成功經驗。

4.述評消息

所謂述評消息,是指用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反映國內外重大事件的報道,是介於消息和新聞評論之間的一種報道形式。其特點是既敘述重要事實,又對事實進行適當的分析評論;有述有評,述評結合,言簡意賅;通過反映事實,分析某種思想傾向,或有普遍意義的重要問題,或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方向,給人們以有益的啟迪和正確引導。例如:《金和軟件:管理也與幸福有關》報道了金和管理軟件深受中小企業歡迎的事實,同時又分析並揭示其原因是具有把管理與幸福結合起來的創新理念。

(四)作用

1.傳播信息

新聞的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將社會生活當中新近發生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實迅速傳達給廣大群眾,使廣大群眾知曉,滿足廣大群眾欲知而未知的心理需要。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並行的多媒體技術時代,廣大群眾搜尋各方麵的信息變得容易、快捷,對新聞傳播信息的心理需求也與日俱增。因此,在同一個時間裏,不同媒體的新聞報道麵向廣大群眾,就既要提供不同內容的新聞事實,也要提供不同側麵的新聞事實,以便在此基礎上,讓廣大群眾建立起自己對新聞事實的基本把握和心理滿足。

2.引導風氣

新聞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宣傳教育。一方麵,新聞報道的事實能夠普及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滿足廣大群眾獲取和增長新知識的需要;另一方麵,通過新聞報道的事實蘊涵的思想傾向,新聞報道能夠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滿足廣大群眾渴望改善社會風氣的良好願望。例如,有關對低碳經濟的新聞報道,就能夠使廣大群眾不僅懂得何為低碳經濟,而且通過接受關於低碳經濟的宣傳教育,自覺承擔環境保護的工作責任和道德義務,做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維護者和宣傳員。

3.輿論監督

新聞媒體擁有運用輿論工具進行社會監督的獨特力量。新聞報道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形成輿論,通過輿論監督,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企業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從而對國家、政黨、社會團體、公職人員、企業員工的各種思想行為,尤其是社會上一切有悖於法律和道德的行為實行製約,並促使其沿著法製的軌道和社會生活公共準則的方向運作。相比較而言,司法、行政監督具有強製性,但是,常常追懲於事後;新聞輿論監督雖然不具有強製性,卻有警示、教化於前的功能;二者優勢互補,相輔相成。

4.推動工作

新聞報道客觀地向上級反映工作進程,真實地讓廣大群眾了解社會形勢、事件動態、工作重點、發展難點、經濟建設、先進文化和創先爭優活動等,可以凝聚人心,激勵士氣,引領方向,使廣大幹部群眾明確目標、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真抓實幹,以嶄新的工作麵貌、昂揚的工作鬥誌、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各項工作當中去,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因此,新聞媒體要全麵、及時、準確地宣傳好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好上級的指示決議,讓新聞報道工作充滿活力。

二、寫作

(一)標題

消息標題有正題,引題、副題三種類型。

正題亦稱主題、母題,用來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或思想內容。正題可以是實題,即敘述新聞事實;也可以是虛題,即評價新聞事實,揭示其意義或隱含的觀點。但是,在單獨使用時,正題應該是實題,或者有敘有議的虛實結合題。

引題亦稱肩題、眉題,用來交代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和揭示意義等等。大多數引題是虛題。

副題亦稱次題、子題、輔題,一般用來補充事實、解釋狀況、說明原因和印證主題,或者是內容提要題等等。大多數副題是實題。

1. 正題

也稱之為單行標題。例如:

巴菲特印度賣保險

2. 1引題+正題

上麵一行是引題,下麵一行是正題,也稱之為雙行標題。例如:

2010年整體盈利創新高

人保集團擬五年內上市

2. 2正題+副題

上麵一行是正題,下麵一行是副題,也稱之為雙行標題。例如:

美股大跌成風

金融巨頭財報不佳為最大“元凶”

3. 引題+正題+副題

上麵一行是引題,中間一行是正題,下麵一行是副題,也稱之為多行標題。例如:

紐約人壽撤出中國市場日資保險入主海爾人壽

合資保險股權換手頻繁

股權頻繁更替表明資本在中國金融行業變得越來越活躍,

與此同時,外資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方式也麵臨挑戰

消息的標題必須鮮明、新穎、獨特、準確、精短地概括消息內容,一目了然,吸引讀者對新聞事實報道的注意力。消息的標題可以美化版麵,亦可以使版麵內容排列有序。

(二)正文

消息的正文一般由消息頭、導語、主體、結尾四個部分組成。

1. 消息頭

亦稱之為電頭,說明電訊稿件播發的新聞單位、地點和時間。在消息的導語之前,冠以“本報訊”、“本台訊”、“××社××地×月×日電”的字樣即是。消息頭的形式主要有“訊”與“電”兩大類。“訊”指通過本地郵件或書麵遞交的形式向媒體傳遞的報道,“電”指通過外地電報、電傳、電話、電腦等傳輸的報道。消息頭是消息的標誌,也是版權所有的標誌,用以標明消息的來源,也易於讓廣大群眾和編輯將消息與其他新聞體裁區別開來。消息頭後麵是作者署名,加注括號。例如:

本報訊(記者×××)

本報北京3月5日電(記者×××)

據新華社上海4月18日電(記者×××)

2.導語

消息頭之後緊接著是導語。導語是以簡練而生動的文字敘述新聞事件中最主要的事實,揭示新聞主題,引發人們閱讀興趣。導語通常是消息開頭的第一段。短消息不分段,導語便是開頭第一句話。一句話新聞沒有導語。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導語。

(1)敘述式導語

用直接敘述的方式,凝練的語言,簡要地寫出消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這是最基本、最常見的導語。例如:

屢次失敗後,光明再次跨出了海外並購的步伐。3月2日,光明集團董事長王宗南向媒體證實,法國Yoplait(簡稱“優諾”)公司50%股權競購案首輪競價,光明成功入圍。據報道,光明所提出的收購價居冠,約為17億歐元(23億美元)。

(2)描寫式導語

用簡練而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繪所報道的主要事實,或事實的某個層麵,渲染氣氛。例如:

新年伊始,新基金發行市場已經硝煙彌漫,各基金公司積極備戰創新產品的步伐開始加快。來自證監會網站的最新信息顯示,目前已有8隻分級基金上報了材料。

(3)評論式導語

用夾敘夾議的方式,對消息的主要事實適當地進行判斷,發表評論,揭示意義。例如:

對於2011年的美國經濟,從各家機構發布的預測報告來看,盡管謹慎,總體還是抱著較為樂觀的態度。而從華爾街陸續出爐的一份份業績報告,似乎正印證著市場的樂觀預期。

(4)提問式導語

用疑問句的形式,就所報道的事實提出質疑,以引起人們的關注;也可以是設問。

在中國大陸上超過200家奧特萊斯購物中心,他們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奧特萊斯嗎?在商業地產領域連遭敗績的首創置業,選擇在此時高調進軍奧特萊斯,勝算幾何?《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發現,一哄而上的奧特萊斯熱潮中,各類偽“奧特萊斯”正大行其道。

(4)引語式導語

用引用人物話語的方法,直接揭示消息的主題;也可以摘錄文件等資料中的句子。

“依照中國目前的政策走向,我可以判斷:民生問題應該是今後經濟發展‘壓倒性’的首要問題。”德國《歐洲新報》總編輯範軒在全國兩會前預測說。

(5)比較式導語

用類比或反比的方法,對照有關人物、事物、情景和形態等,從而凸顯消息的主題。例如:

與國外大學“寬進嚴出”的製度相比,中國大學一直以來都呈現“嚴進寬出”的態勢。而這樣的落差也反映到了中國資本市場。

3.主體

主體承接導語之後,另起一段,緊扣消息主題,對導語敘述的最主要事實做進一步全麵的補充、深化、展開、說明和解釋。如果主體內容豐富,可以分成若幹層次、段落,按照不同結構形式的要求進行安排。短消息的主體可以不與導語分段表述。

4.結尾

主體內容將事實報道完畢,為了簡短起見,通常不需要單獨的結尾。有些事實報道需要展示事件的全過程,體現完整性,也可以有結尾。結尾的方式有小結式、啟發式、號召式、展望式等等。

(三)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指新聞事實產生的緣由、環境和主客觀條件等等。背景材料並非新聞事實,而是必要時用來說明、解釋、襯托新聞事實和新聞價值的材料。必要時,背景材料就是一篇消息正文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常見的背景材料有以下四種:一是人物背景材料。指報道人們不熟悉的人物時,穿插介紹該人物的概況,進行適當的交代。二是事物背景材料。指報道一些新事物、新技術、新成就時,穿插介紹相關資料,以幫助人們增長有關常識。三是曆史背景材料。指報道新聞事實時,穿插運用相關的曆史資料,以便幫助人們了解事實的全貌。四是地理背景材料。指報道新聞事實時,適當介紹相關地區的自然環境。

背景材料可以運用於消息的各個部位。

(四)結構

消息的導語、主體、結尾或背景材料的結構安排主要有三種類型。

1.倒金字塔式

指將最主要的新聞事實放在導語,然後在主體按照事實的重要程度呈遞減的序列予以安排段落。其特點是頭重腳輕,打破了新聞事實進程的自然時間順序,將所有事實重新加以整合,按照重要性遞減安排。這種結構方式有利於讓人們迅速了解新聞事實的主要內容,抓住新聞報道的主題,是消息最常用的結構。

2.金字塔式

指按照新聞事件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的自然時間順序安排段落。其特點是事件情節完整,敘事原委清晰,符合時間邏輯。這種結構方式有利於報道故事性強、以情節取勝的新聞事實。

3.散文式

指借鑒文學散文的寫作方法,新聞事實和結構、層次、段落等的安排自由、靈活,語言表達不拘一格。

(五)寫作要求

第一,做好采訪工作,深入實際,充分占有真實、典型和豐富的新聞素材。

第二,堅持“用事實說話”的寫作原則,作者的傾向性要通過事實報道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是直接表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