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時政文章概述(1 / 3)

第一節定義和特點

一、定義

財經管理時政文章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撰寫的以與時事政治密切相關的財經管理為內容的應用文。

二、特點

(一)政治性

財經管理時政文章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黨和國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原則,以反映、分析、研究、評價中國改革開放的鮮活事實為對象,注重發現、探討、歸納、揭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借鑒與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旨在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性。即使是分析、研究中國古代財經管理史的文章,最終價值也在於為當代中國財經管理建設服務,仍然不乏現實的政治性。

(二)思想性

財經管理時政文章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的合理內涵,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引下,在宏觀上,通過發現、探討、歸納、揭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黨和國家製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策提供思想資源;在微觀上,通過發現、分析、探討、研究企事業單位亟待需要解決的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為企事業單位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路徑和辦法。當前,中國改革開放麵臨諸多新問題,如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等,財經時政文章正是有關部門解決問題有力的思想參謀。

(三)現實性

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一深刻變革貫穿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個領域、各個企事業單位,影響所及包括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財經管理時政文章立足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圍繞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發現、分析、研究、解決企事業單位在財經管理方麵存在的現實問題,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企事業單位全麵、協調、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其正確的思想理論成果轉化為黨和國家的宏觀決策,轉化為企事業單位的改善財經管理行為,轉化為每一個人的實際行動,必然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惠及全體人民。

(四)創新性

財經管理時政文章站在時代的前沿,選題瞄準中國改革開放過程的新實踐,通過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突破陳規,抽象演繹,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扶持新事物、總結新經驗,作出新論斷、闡明新觀點、提出新思想、構建新理論、探索新規律、開拓新境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理論創新上的最大成果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構成,注重對實踐經驗的理論抽象、對事物發展規律的理論揭示和對未知世界的理論探索。實事求是地說,三十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是財經管理時政文章不斷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五)辨證性

財經管理時政文章的辯證性體現在:一是分析、評論經濟社會正反兩方麵的現象,伸張正義,抵製歪風,既有肯定也有否定,而非一味歌功頌德,不事批評針砭,如新聞和評論寫作即是。二是化嚴肅為活潑、化莊重為親和、化理論為情感、化居高臨下為平易近人,以一種嘮家常的口吻傳遞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然而又不乏戰略的高度和踐行的思維,如公開信即是。三是針對財經管理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如申論和學術論文即是。作者並非固守某些財經管理的定論,作為一名理性的求知者,常常善於辯證地理解和靈活地運用相關知識。因為,隻有掌握相關的知識,運用辯證的方法,才能跨上更高的財經管理平台。

(六)學術性

財經管理時政文章寫作堅持與黨和國家的經濟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保持一致,從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當中獲取規律性的認識,反過來又指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常常以一種敢於“吃第一隻螃蟹”的理論探索勇氣,想前人之未想,發前人之未發,暢所欲言地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而盡管這種觀點可能不盡善盡美,僅僅停留在理論或者學術的層麵,如申論、學術論文即是。毋庸置疑,申論、學術論文的觀點並非唯一性的,其提出“一家言”的目的在於推動財經管理理論的深化與拓展,為豐富財經管理理論寶庫添磚加瓦。就學術價值而言,大凡符合現實財經管理工作實際的觀點,就能夠用於指導實踐;而尚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現實財經管理工作實際的觀點,就有待進一步修正或完善,並為後來者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