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麾下那九十號人馬,能不能劫下五十人護送的運糧車隊?劉超心中盤算一二,覺得問題不大:一波攻擊就能投射五十支箭和四十支標槍,就算十中其一,我也能一次幹掉他兩成戰力,這麼看來,要劫糧草的確很容易啊……
“打劫容易,難的是如何盡量減少傷亡,如何盡快運走截獲的糧食。我軍人手少,若是調度不當,看著一車車的糧食卻搬不走,豈不惱人?甚至倘若一著不慎,造成重大傷亡,那更不是我們可以接受的結果。九郎,不妨就由你這參軍先說說,要順順利利地以最小傷亡劫奪官軍糧草,該如何行事?”
“是,大兄。依小弟之見,我軍多弓手,矛兵又皆配標槍,少盾牌鐵甲,故宜遠攻,以羽箭飛矛殺敵,當盡量避免近戰,其一也。
我軍成軍不久,雖練兵不輟,號令如一,卻少有實戰,故宜結陣而進,依令而行。不可混戰,亂了自家陣腳,此其二也。
官軍久習戰陣,攻守自然,進退如意,非我軍可比,故不可使其結陣,當擇狹隘之地,令其難以集結。不宜於平川原野中交戰,此其三也。
兵法曰,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故我軍當隱藏形跡,伏於路邊草木之間,放過官軍前哨,擊其中、後,則官軍必亂。不可過早出擊使其有備,此其四也。
府兵當差隻為吃糧,並非折衝都尉私兵家將,一旦兵敗,必起求生之念,故可使我軍士卒高聲招降,降者免死。切不可殺降,使可降之兵作拚死一搏,此其五也。”
裴九郎條理清晰地說完,又道:“若說搬運糧草,我軍有吳山車,山路也走得,戰兵若是人手不足,家眷們也可出力,想必無憂。”
“大郎以為如何?”
“吳山車隻多不少,不過如今大家都在修造窯洞,要早些搬住新居,眼看將近六月,雨水將至,工期甚緊啊!某以為,家眷們能不用,最好不用。”
“四郎,劉超兄弟,你二人也說說看。”
牛進達向眾人拱拱手言道:“某以為裴參軍所言甚當,唯須防範者,若官軍中有一二悍勇之人,被他闖入我軍陣中,則勝負猶未可知。當有一隊甲士待命以策萬全。”
劉超見眾人都有見地,不願被人小看,於是也道:“某以為,戰敗官軍容易,隻是搬運糧草之時,須防官軍援兵追來,若是糧草得而複失,戰之何益?”
“好!”既然大家都提了自己的看法,那麼就該老宋說話了,於是他也當仁不讓:“幾位賢弟說得都有道理。我就歸納一下大家的意見,主要是這麼幾條:
一是以遠程打擊為主要作戰手段;
二是保持建製避免混戰有失;
三是戰場應該在敵軍不易展開防禦隊形、而利於我軍實施打擊的狹長地段;
四是要搞好隱蔽,選擇最合適的時機進行突襲;
五是盡量招降,瓦解敵軍鬥誌,堅決杜絕殺降行為;
六是保持一支有力的機動力量作為預備隊,準備隨時投入戰場解決突發事件;
七是必須考慮如何迅速運送繳獲物資和如何擺脫追兵的問題。
我再補充兩點:必須隨時監視戰場周邊的官軍和其他武裝力量的動向,謹防意外;另外撤離戰場,尤其是撤回老營途中必須消除痕跡,絕不能將敵人引到老營。
至於運輸糧食的人手,我讚同大郎的意見,雨季將至,必須讓家眷們盡快住進新居,窯洞修造可是說是時間緊,任務重,不能再抽出人手了。劫糧、運糧就由沒有建設任務的這一百一十個人來搞定!劉超兄弟!”
“屬下在!”
“從你麾下找幾個機靈的,混進真定城作眼線,我的要求不高,隻需要他們搞清楚每天出城的糧隊去向,隻要能在前一天把消息送出來,就是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