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太行山可藏兵 牛進達欲報仇(3 / 3)

“不敢。郎君行走江湖,自當謹慎以防宵小。若非某暗中跟隨,又怎能入此彀中?還是某的不是。”

“哈哈哈,牛兄,你我也不必如此客氣。牛兄既來,便是朋友。此處不好待客,我等營地便在前麵不遠,牛兄不妨一同去我營中,也好敘談。”

“那就叨擾了。”

“哪裏哪裏,牛兄請。”

“某在家行四,郎君喚我四郎便是。”

“我見四郎身背行囊,也是遠行之人,不知四郎這是從何而來?欲往何處啊?”

“大兄,某祖籍隴西,因先父早年做濮陽令,故而客居在彼。某亦是生於濮陽。隻因昏君無道,逼反了無數豪傑。朝廷發兵,濟州剿賊。剿了這些年,賊是越剿越多,百姓的日子卻是過不下去了。田地拋荒,官倉無糧。遍地皆是餓殍。某家三位兄長,兩個戰死遼東。一個在家奉養母親,卻因藏起一點救命糧食,被那王世充手下官兵誣作反賊,將一家老幼九口盡殺了,可憐我那母親一生行善,去時竟連屍首也不得全!”牛進達越說越怒,目呲盡裂,手上木頭剜成的酒碗粉碎,木刺紮入掌中,酒水混著血水滴滴灑落。

“某那時在濮陽縣做個書吏,因送公文去了鄆城,因而躲過一劫。我待要為母報仇,可是大兄啊,仇人乃是官兵,某孑然一身,這仇如何報得啊?

某因此欲投一支義軍,早晚滅了隋朝,殺了那王世充狗賊,方消此恨!”

說罷良久,牛進達平複了心情又道:“先前在酒肆中聞得大兄論兵,覺得大兄絕非常人,又不似朝廷官將。故而尾隨。恕小弟魯莽,大兄可是反隋的義士麼?”

“若說反隋,我等也曾幾番與朝廷官軍作對,造起旗幟,軍名吳山。在朝廷眼中,我等自是反賊無疑。隻是雖為反賊,我吳山軍卻與那王薄、杜伏威、王須拔、魏刀兒等輩頗不相同。我等之誌,不在逐鹿中原,再造河山。隋朝早晚必亡,我等卻不願趟這渾水。我等兄弟,要去做一件事,此事千難萬險,九死一生,其功更非逐鹿中原者可比。若能成功,功在千秋,必定青史留名,若是不成,嗬嗬,便是屍骨不得還鄉。”

“是何大事,能與鼎定江山並論?小弟願聞其詳。”牛進達開始有點相信麵前這人是個大忽悠了。

“四郎,你說,若是天下百姓都不缺糧食,他們可還願意提著腦袋造反麼?若是朝廷官倉不缺糧食,官軍還會去你家強征那救命糧麼?若是這天下年年豐收,家家戶戶都有滿倉糧食,四郎你道好不好?”

“若有那等盛世,如何不好。隻是自來隻聞這處災荒、那處缺糧,何曾有過糧食吃不完的好事?”

“小麥畝產多少?”

“至多三四百斤。”

“若有一種糧食畝產兩千斤,四郎你再說說,這糧食值不值得你我拚了命把它找回來?”

“大兄此話當真?”牛進達一躍而起,麵目猙獰,唬得劉士相、周順二人以為他要行凶,急出手按住他肩膀,不許他起身。他也不介意,坐回去圓瞪著雙目看著老宋:“大兄,當真有這等好糧食?”

“有。”

“大兄不可欺我!怎知真有?”

老宋將他那幹玉米尋出來,遞過去說道:“此物少說畝產千斤。隻是我手上隻有煮熟的,無法播種,故而必須千山萬水去尋它種子。”

牛進達捧著玉米呆了半晌,不知在想些什麼。

“大兄要做的事,九死一生千難萬險,就是去尋這糧食種子?”

“正是。我與這二位賢弟欲遠赴蠻荒取回良種,途中頗多險阻,正需能人相助。我知四郎武藝高強,乃是大將之才,正是臂助,故欲請四郎同行。四郎意下如何?”

“……此事,真大功德也。大兄看得起小弟,出言相邀,小弟理當附驥。然則為人子者,豈可不報殺母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