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斯特看來,李嘉圖的學說隻適用於發達國家,相對落後的德國同發達的英國通過自由貿易進行競爭,無異於讓一個小孩同一個成年人去角力。按照亞當·斯密的學說,哪裏的貨物最便宜,就應當到哪裏去買。而實際上,向英國購買廉價的工業品出售本國的農產品,表麵上看起來是要合算一些,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德國工業的生產力就不能獲得發展,德國將處於落後和從屬於外國的地位。
因此,李斯特堅定地認為,德國要維護本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實行關稅保護的政策,實行保護可能會暫時犧牲些眼前利益,但卻使將來的利益獲得保障,因為這會換來更寶貴的財富生產力的成長。如果按部就班跟著走,隻能永遠為英國伐木或者牧羊,成為被掠奪的對象。
曆史證明李斯特當時的做法是正確、有遠見的。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立刻產生了巨大影響,並成為德國製定關稅政策的理論依據。在李斯特的影響下,雖然德國喪失了原有出口業務的大部分,尤其是麻布的出口,然而它的所得遠過於所失,保護關稅政策使德國各種工業初次獲得了重大發展,讓德國在很短的時期內就趕上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盡管李斯特為德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是李斯特的一生卻是由一係列的失敗和困苦所組成的。
1819年,李斯特組織了旨在統一德國經濟的全德工商聯盟,然而卻受到迫害,並被解除政府公職,又因為提出激進的民主改革主張被判處10個月監禁,李斯特潛逃到了法國和瑞士,兩年後回國,隨即被關押。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國。他開始經營農場,還擔任過報社編輯,並開辦了一個規模很大的煤礦。1832年,李斯特回到歐洲參與一項鐵路建設工程,然而,1837年,李斯特破產了,從此陷入生活困境中。1846年,英國廢除“穀物法”,這對於立主貿易保護主義的李斯特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李斯特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中,身體健壯的他此時明顯衰老了,他已經無法忍受肉體和精神上的挫折。終於,1846年的一個雪夜,李斯特開槍自殺,結束了57歲的生命。
李斯特是對的嗎?
講到這裏,我們似乎糊塗了,究竟是我們錯了,還是經濟學錯了,竟然矛盾的兩種思想都會被奉若圭臬。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我們要知道另一個區別,那就是經濟學和政治的區別。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經濟學家隻是從經濟本身來看問題,而政治家在製定政策時必須考慮到政治和社會等各種更為複雜的因素;經濟學家的任務是認識世界,而政治家的任務是改造世界;因此,經濟學家的建議是製定政策的依據之一,但不是唯一依據。
認識經濟規律是科學,製定政策是一門高深的藝術。研究經濟學是經濟學家的事,製定經濟政策是政治家的事。無論是貿易自由還是貿易保護,似乎都是出於國家利益而做出的選擇,在不同的時間做出的選擇也不相同,事實上,很多國家就是同時選擇了貿易保護和貿易自由。
拿破侖曾經鋒芒畢露地指出在他當時的年代,任何國家要想采用自由貿易原則,必將一敗塗地,曆史證明這位政治家的智慧超越了與他同時代的所有經濟學家。同樣,19世紀中期的美國還是一個工業不發達國家,為了抵禦英國工業的入侵,美國政府采納了李斯特的保護主義理論,製訂了嚴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學說卻被束之高閣。
然而,當美國經濟在保護主義政策下迅速崛起之後,李斯特主義就被拋棄了,美國開始宣揚斯密的世界主義和自由主義,並在全世界推銷。這一點,正如李斯特所說:“國家為了民族的最高利益,不但有理由而且有責任對商業加以某種約束和限製。”因此,貿易保護可以作為工業落後國家建成工業先進國家的手段,不過這樣的政策隻適用於有發展前途的工業,而不是對全部工業進行保護。當被保護的工業建立發展起來以後,應取消保護,因而是暫時保護,而不是永久保護。
全球貿易保護協定
為了在世界範圍內達成自由貿易的夢想,人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47年成立了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組織(GATT),1994年4月15日,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上,正式成立了具有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就是我們熟知的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這個旨在促進全球貿易的組織,已經覆蓋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