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世界不是平的 (1)(1 / 2)

(貿易自由和貿易保護)

曾經有人發明了更簡單的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結果卻被當做騙子,這是怎麼回事?美國對食糖進口的配額製竟然導致了美國國內糖果生產商的倒閉,這究竟是為什麼?在崇尚自由貿易的今天,竟然有公然限製貿易自由的國際條約,並且還在繼續執行,你相信嗎?

關於貿易自由和貿易保護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究竟孰是孰非,本章將為你揭開謎底。

實現自由貿易就像上天堂,每個人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

——諺語

神奇的發明

在美國,曾經有人發明了更簡單的分析核磁共振(MRI)數據的新方法,它使得醫療成本大大降低。很快,美國各地的核磁共振數據如雪片般地飛來,並用這奇妙的設備進行分析,都獲得了正確的結果,人們將這位發明家視為英雄。

直到有一天,一位記者跟蹤調查了這位發明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所謂的發明隻不過是一台價值600元能夠上網的電腦,這位發明家把這些核磁共振數據通過郵件轉發到亞洲,讓那裏收費很低的放射科專家進行分析,然後這位發明家再將這些分析結果告訴客戶。整個美國都震怒了,這個人根本不是發明家,隻不過是一個外包者而已,很多人站出來抨擊這位發明家。

然而,當今天的人們漸漸淡忘了這位發明家時,他的工作方式卻早已為人們所接受。現在,美國很多種小規模醫院的放射科醫生將CAT 掃描的讀片工作外包給了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醫生,並且印度、澳大利亞的白天正好是美國的夜晚,這樣,美國醫生們白天就能夠收到來自海外的分析結果。美國醫生將他們的這些印度同行叫做夜鷹(Nighthawks)。印度的醫生就如同夜鷹一樣,完成了美國醫生應該做的分析工作,原因是在印度這樣的工作所需要的成本更低,而美國醫生能夠喝著香檳為病人看病。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美國的那些注冊會計師們根本不用呆在辦公室裏,他們可以坐在加州的海灘上發郵件,因為他們已經不用再報稅了,這些最基本的稅收申報工作都外包到印度去了,印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學習美國的稅法,並積極地準備這項工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有用的經濟學道理:比較優勢。斯密最早曾經含糊地表達過這個概念,後來這一思想被大衛·李嘉圖發展成了著名的比較優勢學說,並成為今天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石。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傑出代表和完成者,近代國際貿易理論的奠基人。李嘉圖生於猶太人家庭,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14歲的時候開始跟著父親從事證券交易,17歲以800英鎊獨立經營,從此開始他迅速的致富之路。

在今天看來,李嘉圖是個成功的商人,確切地說是個成功的證券投機商,僅通過股票和證券交易,25歲的李嘉圖成為英國金融界的富有人物,擁有了200萬英鎊財產,按今天的標準應該是億萬富翁了,這樣的業績絕不遜於巴菲特。不過兩人的投資理念卻差別巨大。與巴菲特所秉持的價值投資理念不同,李嘉圖是位標準的投機商人,他關心每一條新修的鐵路,每一家新開的銀行,如果有一個因素能夠導致股價上升,他就會買進該股票。他最著名的一次是在英法大戰的前四天,預感到英國會獲勝,李嘉圖於是大量買進英國政府發售的債券,結果很快大賺一筆。

年輕富有的李嘉圖在一次療養中,無意中看到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從此開始了他那更具傳奇般的經濟學之路。雖然從未經過什麼經濟學訓練,但是李嘉圖先後在勞動價值理論、級差地租理論等領域取得卓越成果,比較優勢原理更使他成為國際貿易的奠基人。這個從未受過正規教育的投機商人,卻為經濟學貢獻出了眾多創造性的思想,或許他的成功隻能用天才來形容。

不過,盡管今天比較優勢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可是很長時間人們都沒有真正接受。曾有人建議亞伯拉罕·林肯從英國購買便宜的鐵軌去建成橫跨大陸的鐵路,林肯卻回答說:“在我看來,如果我們從英國購買鐵軌,我們得到鐵軌,他們得到錢,如果我們自己製造鐵軌,我們得到我們的鐵軌,並且我們得到我們的錢。”這裏,我們必須找到林肯這段話的謬誤。將林肯的話翻譯一下就是:如果我們從屠夫那裏買肉,我們得到肉,而屠夫得到了我們的錢。但是如果我在後院自己養一頭豬,那麼我們將得到肉,並且得到我們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