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略性新興產業貿易摩擦的特點、根源及對策(2 / 3)

三、戰略新興產業貿易摩擦的特點

1.戰略新興產業的行業特點

(1)發展的同步性

雖然發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早,但是由於其成效低再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進度是微乎其微的。發展中國家雖然起步晚於發達國家,但是其趕超意識強、重視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並付諸行動。這樣使得全世界戰略新興產業幾乎處於同一階段,發展階段的相近性導致發展戰略的相似性。

(2)產業的幼稚性

戰略新興產業處於發展的初期,不但所需的技術處在研發階段創新的支撐體係還很不完善,而且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和流程也在探索之中,其產品處在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生產成本高,難以大規模生產,因而缺乏國際競爭力。

(3)補貼的必然性

由於戰略新興產業的對科研的高要求、小規模生產、技術的先進性等,使得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初始階段需要承擔較高的成本。所以政府為了國內新興產業能夠取得競爭優勢,從國家全局利益出發,必須給予企業補貼以使其有足夠的進入資金。例如,據《2013年中國光伏發展報告》,我國光伏發電享受的補貼不僅包括項目初投資補貼還有以發電量計量的電價補貼。

從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特點(兩頭在外、中國光伏產業對外依存度過高、技術水平低、自主研發弱、產能過剩)來看,中國新興產業除具有上述特點外,還有其特殊性:由於政府的大力支持,快速發展、企業增多,存在嚴重的複製現象進而導致了產能過剩;但行業處於低水平且競爭力低,在某些重要技術方麵實現了突破但並沒有抓住核心技術,這使得中國新興產業的發展一直處於劣勢地位。

2.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貿易特點

(1)光伏產品出口增長迅猛

表列出了我國近6年以來光伏產品進出口的統計數據,從表中我們看到,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它占全國對外貿易總額的百分比更是不斷遞增,說明了我國光伏產品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全國對外貿易的平均增速。關於2012年光伏產品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正是本文之重點,即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遭到進口國多種形式的救濟措施所致。具體原因將在下文中詳細表。

(2)貿易方式以加工貿易為主

由於我國技術水平低、自主研發能力弱,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中,位於上端、利潤空間巨大的高純度矽料生產技術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企業隻占據了利潤微薄、資金技術門檻低的產業鏈中下遊。僅僅是把中國作為光伏產品的中轉站,從國外進口高技術原材料在中國加工後再出口國外,即形成了“兩頭在外”的形式。這樣不僅把汙染留在國內而且還導致中國所謂的過度出口。我國光伏產業原料進口比例高達90%。

(3)出口地區相對集中

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地區相當集中,2012年(圖),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國家(地區)主要是歐盟,對歐盟國家(地區)的出口額分別占到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的67%。對美國出口占總額的11%,其次是日本占7%,然後是澳大利亞、印度及其他占出口總額的比例分別是6%、2%、7%。出口地區過於集中給我國光伏產品的發展帶來了不小風險。

3.戰略新興產業的貿易摩擦特點

(1)由政府主導

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貿易救濟措施的采取、摩擦的解決過程中,政府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事關一個國家的整體利益和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的前途和方向,必然成為一個國家政府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戰略新興產業的幼稚性、發展的同時性以及戰略的相似性使得該產業競爭日益激烈,摩擦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摩擦的有效解決客觀上也要求政府發揮主導作用。

(2)具有長期性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大都具有原創性,非貿易所能得到,必須經過長期的自主研發。與此相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長也必然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貿易摩擦和救濟措施將長期存在。

(3)以反補貼為主

補貼是政府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主要政策工具,也必然成為各國支持國內戰略新興產業成長壯大普遍采取的重要措施。因此,反補貼措施就成為戰略新興產業最主要的貿易救濟措施。

四、戰略新興產業貿易摩擦根源分析

相關文獻普遍認為光伏產品貿易摩擦發生的原因有:保護相關產業,搶占未來經濟製高點,政治上的大選壓力,中國對外

貿易的迅速發展、出口秩序混亂、政策措施扭曲、企業應訴抗辯能力弱等。但是我們認為所有這些原因背後的根本原因是由該產業的產業特征所決定的,也就是說我國光伏產業目前選擇的依靠國外核心技術和國外市場加工出口的發展道路是不符合其產業特征的。

1.基於戰略性貿易理論的分析

根據戰略性貿易理論一個國家為了促進本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就需要從技術、研發、生產、銷售及消費等方麵過程提供政策支持。對進口國來說,必須采取貿易保護的政策以保護本國相關產業的發展,而對出口國來說,就給予大量的技術、研發、生產及銷售的補貼政策最終會導致產能過剩。

2.基於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分析

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許多國家之間都存在研發/生產方麵的同步性,使該產業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能使本國企業在國內很好的發展,國內相關產業會團結起來建立成特殊利益集團,共同影響政府的貿易政策選擇。例如歐美對我國光伏產品雙反調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利益集團遊說產生的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