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小事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小事,細節上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麵。
古人雲:“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說的就是要想成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的道理。在工作中,關注小事,反映的是一種職業道德和精神,其中也糅合了一種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不放過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這樣,我們才能鑄就事業的輝煌。
大慶能夠擁有今天的成績,與大慶職工“連一顆螺絲釘也不能丟”的嚴細認真的工作態度是分不開的。
1965年元月的一天深夜,天氣很冷,采油三礦四隊上零點班的女徒工黎邦友,拎著鬧鍾從井場測完氣回到值班房,手腳凍得麻木了。正當她搓著手想暖和暖和的時候,突然發現鬧鍾上少了一顆豆粒大的螺絲。
“鬧鍾是量油、測氣的工具,是采油工的武器,一個零配件也不能丟啊!”小黎想到這裏,不顧寒冷,急忙推門出來,冒著嚴寒去找那顆小螺絲。
漆黑的夜裏,黎邦友打著手電在井場上反複找了3遍,渾身凍得直打戰,也沒有找到。她著急了:“難道真要把問題交給下一班嗎?不,不能,我一定要找到。”這時,師傅們幹工作嚴細認真的動人事跡驀地在她腦裏閃現出來。她還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為了找一顆螺絲,老師傅硬是把土掃起來,一點一點地篩……
黎邦友第四次找螺絲時,外麵風更大,井場上的冰雪結得更厚了。她半跪在測氣管線旁,把手伸到管線下麵,仔細地摸。後來她索性把管線下麵的浮土都扒了出來,用手一點一點扒拉,用電筒細細地照。天快亮了,手凍僵了,她終於,找到了那顆豆粒大的螺絲。
黎邦友常常這樣告誡自己:“要繼承三礦四隊的嚴細作風,接好革命的班,就得從這些小事做起。”
在大慶類似的事情不隻一件,大慶職工姚希的“一滴油跡也不放過”的細節精神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事情是這樣的:1965年4月的一天,青年徒工姚希先來到水電指揮部變電站上夜班。一上崗,他就按照要求,認真地進行巡回檢查。突然,他在電容器室的電纜溝裏發現有點油跡,就像邊防戰士在國境線上發現一個可疑的腳印一樣,他立即跟蹤查起來。
姚希先的目光掃著96個電容器。一個、兩個……直到96號電容器,終於發現了“敵情”:從電容器的背麵滴下了一滴油。為了看清楚滴油的情形,他趴在地上觀察了一分鍾,共有14滴油落到地上。仔細一算,他大吃一驚:一個電容器裝的油本來就不多,要按這樣的速度滴下去,時間一長,電容器裏的油大大減少,就會發熱,就可能發生爆炸,甚至要毀掉這個電站,給油田帶來……想到這裏,他再也不敢有半點遲疑,立刻報告領導。由於及時采取了緊急措施,隱患消除了,保證了安全供電。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小事情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入手。相類似的,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密斯·凡·德羅,在被要求用一句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也是隻說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可見對細節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認識,古已有之,中外共見。
也就是所謂“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小事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小事,細節上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麵。今天,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身為一名員工,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關注細節、做好小事的精神。
不論什麼事,實際上都是由一些小事組成的。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以數量而是以他的深度來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海爾集團,本著“嚴、細、實、恒”的管理風格,要求每一位員工都把細和實提到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把管理問題控製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範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麵、有效的狀況,每一個環節都能透出一絲不苟的嚴謹,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於,雖其規章製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說在口上,定在紙上,訂在牆上,員工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可見,做好每一件小事至關重要。
看看我國的許多企業,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員工似乎仍然還是不絕於眼,職場中“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礦山上的事故頻頻發生著,社會上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而與“差不多”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但事實上,“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隻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我們做事要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係的正常運轉。如,一輛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飛機有幾百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我國前些年澳星發射失敗也就是細節問題:在配電器上多了一塊0.15毫米的鋁物質,正是這一點點鋁物質導致澳星爆炸。
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像大慶人那樣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
閱讀思考題:
1.在工作中,你是否會忽略一些小事?
2.你認為做好小事在工作中占據什麼樣的地位?
說到就辦到,要幹就幹得漂亮
職場上,一些人之所以工作做得不認真、不仔細、不到位,不是他們不能做好,也不是他們不具有做好這項工作的技能和方法,而是他們缺少大慶人那種“要幹就幹得漂亮”的工作態度。
職業是人的使命所在,“敬業”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尚的一種精神。從世俗的角度來說,“做到最好”就是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忠於職守、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表現是最具體的職業道德,而最高的道德則是追求完美,不給工作留下一絲遺憾。
1963年10月,鑽井指揮部3249鑽井隊,擔負了打取岩心井的重要任務。本著要幹就幹得漂亮的精神,該隊的4個班展開了硬對硬的競賽。第一個回合不分勝負。
10月20日這天,輪到方永華班第二次鑽進取心了,這可是關鍵的一仗。大夥挑鑽頭、選沙粒,樣樣幹得精心,等起完鑽倒出岩心來一看,取出的岩心才4.85米,而實際取心進尺是6.16米。那1.31米岩心掉在井裏了。這時,鑽台上的氣氛立刻緊張起來,個個心情沉重。
“下鑽撈!”班長方永華大喊一聲,人們也都呼地撲上了各自的崗位。為了把岩心一分不差地撈上來,全班按照分工,精心進行投沙、掉泵和起下鑽,完全忘了饑餓和疲勞。岩心筒快起到井口了,鑽台上沒一個人說話,目光都集中在鑽盤上,恨不得用手把岩心摳上來。結果,等岩心倒出來一量,新打進尺1.03米,取心1.26米,總共還差1.08米。此刻,已是晚上8點鍾了,全班從清晨3點鍾上班,已經工作了整整17個小時。指導員佳林把饅頭送到井場,大夥都不去吃,說岩心取不上來,饅頭也吃不香。全班要求第三次下鑽。大隊和隊上的領導心疼他們,勸他們下班,下一班撈出的岩心仍算他們的成績。司鑽方永華卻抱住鑽頭說:“覺可以不睡,飯可以不吃,岩心取不上來不行!”全班都這麼呼應著。後來,領導做出決定,叫他們先休息一會兒,由下一班換個鑽頭,劃過眼後,再由他們班第三次打撈,大夥隻好服從了。
躺在床上,全班的人沒一個睡得著,心裏都想著井下那1.08米岩心。等下一班劃完眼,他們又衝上鑽台接著幹。這回他們更加注意選沙、鑽進、參數配合、泥漿淨化、掛泵、剖心、起鑽等每一個微小的動作,寒風撲麵不覺冷,泥漿噴來做征衣,硬是靠“說到就辦到,要幹就幹漂亮”的高度主人翁精神,把掉在井下的岩心全部撈了上來。此刻是10月21日下午2時許。
職場上,一些人之所以工作做得不認真、不仔細、不到位,不是他們不能做好,也不是他們不具備做好這項工作的技能和方法,而是他們缺少大慶人那種“要幹就幹得漂亮”的工作態度。
“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全力以赴。”羅素·H·康威爾說,“成功的秘訣無他,不過是凡事都自我要求達到極致的表現而已。”成功的人絕對不會以做完為目標,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隻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在某個城市,有一位先生搭了一部出租車要到某個目的地。這位乘客上了車,發現這輛車不隻是外觀光鮮亮麗而已,司機服裝整齊,車內的布置亦十分典雅。車子一發動,司機很熱心地問車內的溫度是否適合,又問他要不要聽音樂或是收音機。車上還有早報及最新一期的雜誌,前麵是一個小冰箱,如果有需要,冰箱中的果汁及可樂可以自行取用,如果想喝熱飲,保溫瓶內有熱咖啡。這些特殊的服務讓這位上班族很意外,他不禁望了一下這位司機,司機愉悅的表情就像車窗外和煦的陽光。不一會兒,司機對乘客說:“前麵的路段可能會塞車,這個時候高速公路反而不會塞車,我們走高速公路好嗎?”
在乘客同意後,這位司機又體貼地說:“我是一個無所不聊的人,如果您想聊天,除了政治及宗教外,我什麼都可以聊。如果您想休息或看風景,那我就會靜靜地開車,不打擾您了。”從一上車到此刻,這位常搭出租車的乘客就充滿了驚奇,他不禁問這位司機:“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方式的?”這位專業的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開始。”司機接著講了他那段覺醒的過程:他以前也經常抱怨工作辛苦、人生沒有意義。但在不經意裏,他聽到廣播節目裏正在談一些人生的態度,大意是:你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你覺得日子不順心,那麼所有發生的事都會讓你覺得倒黴;相反,如果今天你覺得是幸運的一天,那麼今天你所碰到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你的貴人。就從那一刻開始,他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目的地到了,司機下了車,繞到後麵幫乘客開車門,並遞上名片,說聲:“希望下次有機會再為你服務。”
從此以後,這位出租車司機的生意再沒有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他很少會空車在這個城市裏兜轉,他的客人總是會事先預訂好他的車。他的改變,不隻是創造了更好的收入,更從工作中得到了自尊。正是他這種竭盡全力、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創造了最大的價值。
要幹就幹得漂亮,無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大慶人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能讓工作變得完美的人,需要具備極高的素質。這種素質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隨時保持信心,誠心誠意地努力,投入心血智慧才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