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海參崴見聞(2 / 2)

海參崴市建於1895年,最老的建築物當屬俄式火車站了。這個百年以上的建築物建在一個高台上,一樓與鐵路相平,二樓候車室與高台相平。一樓是就餐的地方,在那裏可以吃到正宗的俄餐(我們在那裏吃了一次),俄餐以黑麵包為主,一些生菜、土豆泥等,比較簡單。一樓高度約10多米,室內布置雖不很豪華,但很大氣。一樓外天橋旁停著一個編號為3306的機車頭,這是俄羅斯最早的火車牽引動力,這個百年老人,作為曆史的見證,向人們訴說著俄羅斯鐵路建設的曆史與輝煌。二樓候車室不大,但很高,四周有些用銅板刻的圖案等,記錄著俄修建遠東鐵路的曆程。候車室座椅上坐著等車的旅客,以老人、中年人居多,車站內很靜,很少有人大聲喧嘩。俄羅斯人不論老人還是年輕人,不論是婦女還是男人,冬天都喜歡穿大衣、戴皮帽,很有些紳士味道。海參崴火車站候車室的中央牆壁上鑲嵌著俄羅斯國徽——沙皇時期兩個老鷹、一個海錨的國徽,象征著擁有歐亞兩大塊大陸和海洋。火車站廣場不大,有50多畝,一條大道從廣場穿過,另一側是高大的列寧塑像。

蘇聯解體後,據說列寧塑像也不多見。這尊列寧塑像有20多米高,底座是花崗岩石材砌成,呈下大上小的四方形體,列寧衣兜內裝著一本書,右手指向前方,左手拿著帽子,左臂向後,頭微昂起,作講演狀。花崗岩基座前的平台上,六個白色大花壇直徑約一米左右,栽植著鮮花,平台前是斜坡,植有草坪,兩側是16級的台階,左側是兩層的乳白色的俄式建築物,右側台階外的高台上是一個兩層小商店,列寧塑像的背後是高大的樹木。在寒風中,列寧像前兩束鮮花擺放在那裏,增添了幾分春意。雖然蘇共下野了,蘇聯不存在了,但列寧仍活在俄國人民心中。

為慶祝十月革命勝利而建的戰士廣場(現已更名為勝利廣場),坐落在海參崴中心,廣場上兩組雕塑,都是以蘇聯紅軍戰鬥為主題。一組是一名紅軍戰士手持紅旗、鋼槍,威風凜凜地站著。

戰士頭戴冬天的防寒帽,紅旗飄展,戰士凝目遠眺。另一組雕塑,一位挎手槍的紅軍軍官手臂揮著軍帽,兩名戰士側坐在兩側,好像在休息時,看見了回歸的戰士,在注目,在呼喊,又好像是歡呼勝利。廣場一側是海參崴市政府,一幢現代建築。另一側的建築物外牆上,紅星兩側寫著1941-1945年字樣。這個廣場看來是歌頌蘇聯衛國戰爭的。廣場裏已沒有了昔日的征戰廝殺,而是和平與寧靜。中年人拿著報紙或刊物在閱讀,一對老人大約60多歲,在細聲細語地交談。幾對年輕人,好像在熱戀,不時地親吻、擁抱。這使人們想起了那幾首前蘇聯的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

海參崴的基礎建設很好,公共設施齊全,馬路很平整。城市交通以公交車輛為主,城市供暖很好,室內溫度較高。這是蘇聯創造的巨大物質財富的一部分,但賓館的設施比較陳舊。一般停留在我國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上。在海參崴,大量的日用品是日本、韓國、中國產品,電器是日本的。商店商品多,就連槍支都可以買到,但商店顧客很少。俄羅斯現在已打開國門,引進國外企業,韓國大型企業在那裏投資建設賓館飯店等。我國的一些企業也加盟進行開發和建設,黑龍江省東寧縣的華宇公司,在海參崴市有飯店、旅館,主要經營餐飲業,中國人主廚,俄國人打工。這些在中國企業打工者的收入,是俄國的高收入者,月工資千元左右人民幣,約合3000多盧布。俄國人喜歡抽煙,女姓包括年輕女性抽煙很普遍。

在海邊上,少女們麵向大海拿著啤酒,抽著香煙,慢條斯理地邊抽邊喝。在碼頭,三個男青年搶著爭著要我們同行的一位正在抽煙者的好貓煙,一支不行,三支也不行,其中一位直至把一包全拿到手,才高興而歸,把要來的香煙分給他的幾位同伴們。俄羅斯這幾年經濟發展比較快,人民生活水平已有不小的提高,經濟複蘇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