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障機製
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政策體係的構建和完善,需要加強組織和機製建設。一是政府協調機製,這是政府宏觀管理層麵的協調和組織機製,特別是不同地方政府之間的跨區域協調機製以及不同層級政府部門之間的磋商溝通機製。二是市場運作機製,主要是產業、行業、市場、機構等市場主體的跨區域合作機製,特別是產學研合作機製和資源共享機製。三是社會促進機製,主要是社會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科技型非政府組織(NGO)、政府職能衍生部門之間的跨區域合作與交流。四是政策優化機製,主要是圍繞科技政策本身,從政策執行的全過程,促進科技政策製定、實施和評估的科學化。
1、政府協調機製
建立健全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政策的組織協調機製,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工作協調機構和渠道,對科技政策中出現的衝突危機或者適應社會新增的服務需求做出快速而有效的反應,根據項目管理需要建立重大科技項目、重點科技行動的協調機製。一是要積極發揮現有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組織機構,特別是長三角區域創新體係建設聯席會議製度及聯席會議辦公室,充分發揮聯係會議製度在製訂區域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組織區域性重大創新項目的合作和攻關,確定區域內共同建設的重點創新基地(機構、園區),協調和規範區域內相關的鼓勵政策,建立區域性信息平台、技術及產權交易平台,培育區域性高層次科技管理和科技中介人才,開展區域性創新活動和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麵的紐帶、橋梁和溝通、協調作用。二是要加強不同級別政府之間的磋商與對話,可以在目前部省(市)會商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國家中央部門-長三角”的“部區”會商機製和通道,爭取國家中央相關部門對區域創新體係、協調合作以及重大項目的支持。加強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形成落實政策的合力。三是建立聯絡員製度,每個政策的相關部門、地區都要指派一名政策服務聯絡員,聯絡員是本部門政策谘詢服務的責任人,也是彙集、溝通政策落實信息的責任人。聯絡員通過加強與政策服務機構的聯係,負責對企業或政策服務機構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進一步加強了對政策認識進一步深入;同時,采取適當措施加強聯絡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得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最快的速度在各個部門之間得到反饋和傳遞。
2、市場運作機製
消除各種障礙,加快創新要素和產品市場一體化,主要是打破市場壁壘,整合區域內要素市場,尤其是技術和資本市場、人才市場、產權交易市場、資產評估市場等有利於產業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體係。按照已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通過產業布局與結構一體化的製度創新,盡快建成長三角新型生產體係,消除各種障礙,加快創新要素和產品市場一體化,打破市場壁壘,整合區域內要素市場,尤其是技術和資本市場、人才市場、產權交易市場、資產評估市場等有利於產業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體係,完善科技資源跨區域配置的機製和體製。積極推動各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特別是跨區域的產學研聯盟,完善跨區域產學研合作機製。圍繞企業技術需求,以股份製、項目公司等形式,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及重點實驗室組建產業技術聯盟,激發產學研合作的內生動力。鼓勵各級重點實驗室向中小企業開放,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的集聚。
3、社會促進機製
鼓勵聯合建立區域內各種體製外的專業技術協作組織,協調解決跨區域產業技術整合過程中所出現的各項技術、經濟、財務和法律問題;鼓勵專業技術協作組織參與科技合作相關政策法規的起草,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科技合作;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協作組織的作用,為區域內的研發機構提供更多的試驗基地,形成範圍更廣的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推廣機製,使各種先進適用的技術知識迅速得到普及。
4、政策優化機製
圍繞政策的定製、執行、宣傳和評估,推進科技政策體係的優化和完善,促進科技政策的科學化和體係化。一是在製定科技政策時,要盡量拓展政策的視野,突出科技政策的前瞻性,充分考慮政策可能產生的連帶影響,在政策醞釀之時堅持用事物相互聯係的觀點看問題,充分考慮政策措施的直接效應和潛在的間接效應,科學把握科技國際化趨勢,拓展科技政策的國際視野。二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全社會都對科技感興趣,都對科技活動有熱情,都積極尋求科技政策法規的支持,讓科技政策法規進企業,進高校,進研究院所,進科技園區和產業園區,進重點實驗室,進社區,進農村,使人們感到科技政策法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三是加強政策監測評估,培養成熟的政策評估主體,加快構建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信息反饋係統,引進獎懲機製,最大限度地激發政策製定主體的責任心。四是加強政策理論研究,加快科技政策學的學科體係建設和發展,重視科技政策學相關著作、論文的出版發行,引導科技政策研究機構提升自身素質;加快培育科技政策研究的專門人才,鼓勵高等學校、相關科研機構講授科技政策課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科技政策人才的培育培養工作,爭取設立科技政策專業或研究方向,鼓勵在職科技政策研究人員到相關高校、研究機構進修、學習和訪問,以拓展研究視野、提升業務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