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聯係是科技合作的主要動力。空間上經濟聯係體現在兩方麵:產業間的集聚與擴散聯係和產業內的競爭與互補聯係。一方麵,產業間的集聚與擴散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以及地區經濟實力的增長,各地區之間專業化分工的趨勢必然加強,地區需要通過規模經濟參與市場競爭,特別是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獲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麵,產業內的競爭與互補聯係產業內競爭主要是同一產品之間的競爭,產業內互補關係有兩種,一是配套關係,如汽車底盤和發動機之間關係;二是產品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如錄音機和磁帶。技術的外溢效應使得空間經濟聯係日益緊密,也對科技合作產生了迫切的需求。
政府增加公共物品供給是科技合作的推力。如果說經濟技術聯係是跨行政區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內在力量,那麼地方政府加大提供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的力度,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是外部推力。科研產品根據屬性可分為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三類。那些基礎性強、共性強的科學知識及技術成果,屬於公共物品,需要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來提供或幹預。按照新經濟增長理論的觀點技術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那麼政府在生產公共物品的同時無疑會使技術擴散開來,而且這種技術的擴散使得每個廠商和個人都可以作“免費乘車者”。廠商和個人對不同領域內技術知識的無償獲利性自然會刺激他們科技合作的欲望。
(四)區域科技合作的主要特征
區域科技合作的參與方通常是在擁有統一的發展目標的前提下開展合作的,或者說他們在某些方麵具有共同利益,據此各方建立相互協作,互為補充的關係,通過內外部關係的整合以及資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區域的整體效益,區域科技合作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區域科技合作與國家創新體係之間具有同構性。從區域創新係統的結構模式上看,區域科技合作是國家科技創新體係的一個特殊部分,也可以說是整體的縮影,或者根據區域特點對某個方麵的強化;從區域聯合科技創新的功能上看,它涉及到經濟與科技活動的各個環節,影響區域整個價值鏈條,涉及社會的各個產業部門,是多目標、多因素的集合,對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及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地區之間的聯合進行科技創新,意味著不同行政區之間多角度、多層次的開展科技合作,並調配科技資源,以達到充分發揮區域科技能力的目的。
其次,區域科技創新具有互補性和開放性。參與科技創新合作的地區通常在某些方麵具有互補性,不同地區在開展科技活動的所有環節中,從研究開發、原材料生產、新產品製造、流通、科技中介、知識服務等諸多方麵均顯示出各自的特色,區域科技創新合作正是在考慮這些特色的基礎上,對科技活動進行整合,最大限度體現科技活動的效率。開展區域聯合科技創除了要掌握國家、企業科技創新的信息外,還要隨時了解區外、特別是國外的科技創新動態,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改進創新,提高科技能力與水平,因此區域開展的聯合創新必然是開放性的,開放能夠廣泛吸引國內外科技資源,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第三,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具有居間性。不同於國家間的科技合作,區域科技創新合作雖然對下來說,由於包含若幹行政實體,起到了全局性的導向作用,但其參與聯合的地區畢竟屬於一個國家,它們都需要從屬於國家宏觀科技創新職能與政策的控製,都處於國家創新縱向鏈條中,發揮的是居間的中間聯係與協調作用,因此,在科技創新中既有對國家的局部服從性,又有區域的相對獨立性,目前,我國大多數區域科技創新合作的進行也是以此為原則開展的。
二、區域科技合作基本概況與模式
區域科技創新合作是一種複雜的行為,由於參與合作的成員能力與條件的不同,合作的目的和動機不同,采取的合作方式也有差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經過充分考慮,做出最佳合作方式的選擇,這對於科技創新合作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