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與創新能力分析(6)(2 / 3)

4、充分吸納跨國公司的技術滋出,與外資研發中心開展廣泛合作

作為世界先進技術的主要發明者和主要供應源,跨國公司在長三角的直接投資所導致的技術轉移行為,給長三角帶來了外部經濟,即技術溢出。長三角的企業可複製或學習跨國公司發明的新技術,並與自身的研發組合成與其相近的研究成果。長三角的企業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強化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今天,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長三角己成為研發投資的熱土。活躍於長三角的跨國公司,來勢凶猛,發展迅速,與國內的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合作,彌補了本土的研發資金缺口,帶來了先進的研發管理經驗,培養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也促進了人才市場的發育,更為長三角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供了大好時機。

長三角必須抓住這一重大機遇,與外資研發中心開展廣泛合作,成立聯合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以及技術聯盟,掌握先進研發流程,學習研發管理經驗,集聚科技資源,吸納先進技術,帶動行業發展,提升創新能力。同時,克服重應用開發、輕基礎研究的弊端,避免優秀研發人才向跨國公司的單向流動,開發儲備一大批優秀研發人才,提高他們的層次和國際化水平,縮小優勢研發經濟部門與劣勢研發經濟部門的發展差距。

跨國公司除了與企業建立技術聯盟,合資進行研發活動外,還與區內著名的大學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實驗室以及培訓中心,以降低開發成本,獲取大量信息,得到最新成果,如IBM公司和複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進行項目研究。

在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跨國公司除能獲得科技人才和良好的投資環境,還可以迅速獲取重要的商業信息。上海正在逐漸成為全球研發中心。一些在滬外資研發中心己和長三角的著名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如通用電氣研發中心與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合作,羅克韋爾自動化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合作,泛亞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合作,拜爾上海聚合物科研開發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合作,格羅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合作。

長三角地區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應牢牢抓住跨國公司加快研發投資長三角的機遇,加大科技合作創新的力度,以提高自身的國際化研發實力。

5、創建科學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協會,為產學研深入廣泛的合作奠定基礎

科學家和技術專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智力資源的代表,企業家則是產業資本的代表。兩類人,兩類機構,兩大領域,由於種種原因,始終無法進行深入的產學研合作,合作比競爭更難,知識與資本總是難以順利地實現融合,結出豐碩的產品之果。創建“科學家技術專家企業家協會”則是一個加強兩類人溝通交流、促進兩類機構合作、推動兩大領域聯合的有效途徑。

該協會將成為推動產學研深入廣泛合作的重要的新型主體,既使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企業發展得到強力持久的研發支撐,又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確立正確的發展大方向,積極挺進經濟主戰場。互利互惠,共榮雙贏,合力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便是一個能夠實現的目標。

該協會可以定期舉辦論壇,科學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以此為平台,針對大家共同關注關心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深入溝通,充分交流,相互切磋,達成共識。加強對產學研合作的重大意義的認識,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生產實踐是科學技術大有作為的主戰場的價值觀念,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縮短兩類人的心理情感距離,加強往來,頻繁接觸,增進理解,加深感情。論壇向整個長三角開放,堅持不懈地辦下去,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則深入廣泛的產學研合作可望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此外,科技界企業界精英俱樂部、留學回國人員創業俱樂部、科技文化沙龍等也都屬於這類很有意義的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