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與創新能力分析(5)(2 / 3)

5、科技創業環境急需優化

兩省一市在科技創業融資、高素質科技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創新創業政策執行等方麵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科技業環境。首先,長三角創業投總量依然偏低,不能滿足科技業的現實需求。創業投資是推創新創業、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長三角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和各項存款絕對值雖然超過珠三角,但創業風險投資資本占其相應的比重卻相對較低。其次,創業投資退出通道不順暢。公開上市是風險投資的重要退出通道,由於國內資本市場尚不成熟,科技型小企業上市的標準仍較高,造成許多中小企業難以成功上市,從而導致風險投資無法及時回收利潤。另外,即使那些投資於已經上市的公司,風險投資也要等待3年之後才能轉讓股權、回收資金。同時,現有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使國資成份參與的項目退出手續繁雜,存在退出費用較高等問題。再次,創業投資相關政策執行效果差強人意,政策導向與落實效果仍有差距。第四,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能力有限、素質亟待提高。

6、缺乏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突出表現為:本土企業缺乏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的積極性和能力。國際經驗證明,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派企業技術人員到海外企業學習,是高效利用國際資源、快速獲取國外先進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由於缺乏技術實力等原因,長三角企業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還相對較少。這一方麵使得本土企業不能建立廣泛的海外技術聯係、難以獲取發達國家產業技術發展的第一手信息:另一方麵,也抑製了對海外人才、特別是海外留學人才和其它科技資源的有效利用。

七、提升長三角城市群創新能力的對策

(一)長江三角洲區域創新體係的戰略目標及層次分析

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三角洲區域創新戰略的總體目標是構建一個“超區域創新體係”,它主要解決的是長江三角洲區域內創新的基本原則、戰略目標和戰略措施等創新活動中一些帶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方向性的問題。

長江三角洲區域創新體係戰略的核心是“整合資源、提升層次”,思路應該從原先靜態、封閉、分散的區域技術創新體係向動態、開放、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係轉變;將以技術引進和技術學習為主的技術創新戰略向技術集成和自主技術創新轉變。通過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相結合,把長江三角洲建設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成果交易中心、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中心。

長江三角洲技術創新體係戰略的層次是一個漸進的動態開放體係,不同的城市和區域根據不同條件,可采用和實施不同層次的戰略,具體的戰略目標可以分為如下幾個層次的分目標:

第一層次,充分利用上海、南京和杭州三地的對外開放、科技和人才資源優勢,堅持高水平的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兩手抓,加強不同領域、不同來源的技術集成,逐步形成較高的漸進自主創新能力,並就製約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共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積極培育和提升突破型技術創新能力,將上海、南京和杭州三地建設成為長江三角洲區域的知識創新基地(科學研究中心)和知識源頭。建議產業發展以“高、精、尖”為主,重點發展具有原創性的軟件業、IT核心技術、核心產品以及生物醫藥等具有世界前瞻性的產業。

第二層次,積極發揮以蘇州、寧波等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第二梯隊城市的腹地作用,逐步將上海、南京和杭州三地從知識源頭建設成長江三角洲區域的技術研究中心、工藝開發中心和創新擴散中心,產業發展以“中上遊”為主,加快對第一層次的新知識和高新技術的吸收,推動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