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國經濟理論界對收入分配與收入差距問題的關注度較前兩年有所提升。2006年排名第15位,2007年排名第12位,2008年提升到第10位。我國經濟理論界對收入分配與收入差距問題的關注不斷提升,一方麵是因為我國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擴大現象。這與我國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另一方麵是因為要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方式需要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型轉變。而要實現消費的擴張,必須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調節收入差距。深化收入分配體製改革、緩解收入分配差距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與2007年相比,2008年我國收入分配與收入差距問題的研究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從研究的角度看,主要圍繞和諧社會的構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對我國的收入分配關係的調整、公平與效率關係的處理、收入差距的解決等問題展開研究。有宏觀層麵的,也有微觀層麵的;有理論層麵的,也有政策、實踐層麵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細化,更加具有針對性。理論研究緊密聯係現實問題,許多觀點和建議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從研究的方法看,規範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實證研究特別是定量分析方法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同時,還采用了對比研究法、曆史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分解研究法、問卷法、實地考察和案例法等。
三是從研究的內容看,一方麵集中在我國收入分配中尤其是初次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我國收入分配過程中公平與效率關係的處理;我國收入分配製度的調整、改革及我國收入分配理論的構建等方麵。另一方麵是集中在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危害;影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縮小城鄉差距的對策和建議等方麵。同時,也有一些學者對我國農村收入差距問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問題、企業收入差距問題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