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和路徑
張文魁認為,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走過了30年的道路,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範式。除意識形態原因外,實用主義思維的固定化、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過分謹慎,是促使中國範式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國範式雖然有利於產出持續增長,但容易導致高昂的改革成本並犧牲社會公平性。因此,在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中,我們應該勇敢地放棄機會主義思維,轉向戰略主義思維,以健全社會安全網等方式減輕職工對於所有權改革的抵製,著力推進大型國有企業改製,特別是對中央特大型國有企業實行包括法人整體上市在內的法人整體改製,以實現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製的底限目標。同時,要對國內非國有資本顯著開放重化工業領域。混合所有製和股權多元化並不一定能保證企業在短期內發展得更好,但一定會把國有企業帶到一個方向正確的改革之路。
郭金林認為,國有企業治理的產權行政約束是製約我國公司治理績效的關鍵因素之一。提高國有企業治理績效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實現產權約束從行政約束向契約約束變革。其路徑是:(1)以產權契約關係為紐帶,重構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國有企業之間的治理關係。這包括:第一,以產權為核心界定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的職能,明確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職能,減少中間控製環節。第二,以產權為核心定位國有控股公司的職能,明確國有控股公司發展的邊界。第三,實現國有股權管理的契約化,建立和完善國有股的分級管理體製。第四,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之間基於產權契約的治理關係,特別是高層人事任免製度。第五,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對高層管理人員監督和激勵的治理評價體係。(2)完善國有企業內外部治理的產權契約約束。這包括:第一,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治理的產權契約約束。一是強化國有企業產權契約的內部製衡功能;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勵契約把高層管理人員的報酬與企業績效聯係起來;三是完善股權激勵方式;四是防止國有大股東操作股東會議。第二,強化國有企業外部市場治理的產權契約約束。一是重點強化資本市場和控製權市場的產權契約約束,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多元化的產權契約關係;二是完善經理市場的產權契約約束;三是通過競爭性產品市場對經理人員實行激勵與約束;四是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說明責任製度。第三,把產權契約治理關係構建與國有企業治理製度創新及其製度環境變遷結合起來。第四,通過國有企業股權分置改革促進國有企業治理的產權契約重構。
方竹蘭認為,我們需要用人力資本產權原則替代貨幣資本的產權原則主導國有企業下一步改革。(1)用人力資本產權原則確定全體人民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國有企業改革遵循人力資本產權原則可以使人民群眾擺脫是否是某一國有企業的貨幣投資者身份的困擾,以國有企業運行需要的人力資本所有者身份名正言順地全麵參與國有資產的管理。社會民眾之所以是國有資產的主人,不是憑借其對國有企業投了多少貨幣資本,投了多少錢,而是人民群眾對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具有委托人地位上的特殊的人力資本。通過人民群眾的人力資本運作,國有資產的管理才能健康進行。(2)根據國家的人力資本特性落實國家機構的國有企業產權。從人力資本產權主導的角度看,國家機構對於國有企業的權利,是一個根據人力資本貢獻度所形成的有限所有權,而不是貨幣資本產權主導中的無限所有權。以人力資本產權原則界定國家在國有企業中的身份,既能解決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科學定位問題,又能解決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問題,提高國有資產運行的質量。(3)用人力資本產權界定企業家在國有企業中的權利。國有企業的企業家的權利決定原則是企業家人力資本的貢獻度。企業家人力資本產權的實現並不一定體現在股權上,可以體現在企業創業、決策、交易、分配、創新、獲利等各個方麵的尊重、理解、信任與協商上。通過企業家人力資本產權的實現,不是讓企業家做好國家的雇員,而是讓企業家做好國有企業的主人。(4)隻有人力資本產權原則才能實現企業員工的基本權利。國有企業內部員工的人力資本產權除了直接以所有權形式體現外,更多地體現在對國有資產代理人進行全麵的監控上。這種監控包括對管理國有資產的國家官員的監控,也包括對企業家的監控。勞動者對於上述兩種代理人的監控效果如何,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