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力是當今世界衡量一國整體發展水平和所擁有的實力的綜合性指標,大大提高綜合國力是世界許多國家孜孜以求的戰略目標。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和發達國家在綜合國力方麵的差距明顯縮小,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在世界排名順序中的位次大大提升。國家的強盛反映在與人民息息相關的方麵,就是群眾的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的水平有很大提高,人民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對奔向更加美好的21世紀充滿必勝的信心和強烈的渴望。
綜合國力又叫國力、實力等等,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和其國際影響力的合力。綜合國力是個綜合性的概念,它反映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底有多大。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形勢下,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綜合國力的研究。和平與實力是不可分的。不運用國家實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標—無論是戰略、地緣、政治或有些人權的問題都無法實現。
一、綜合國力的要素與測算
綜合國力究竟“綜合”哪些要素,又是如何綜合測算的呢?世界各國有著不同的見解。二戰後,美國官方曾明確地把綜合國力歸結為政治、軍事、經濟、心理四大要素。法國曆史學家雷蒙·阿隆把國力歸結為三大基本要素:第一,某一政治單位所占據的空間;第二,資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第三,集體行動能力,涉及軍備組織、社會結構和質量等等。80年代,日本學者提出國力由三個基本側麵構成:一是國際貢獻能力(經濟實力、金融力量、科技力量、財政力量、對外活動協議、在國際社會中的活動能力);二是生存能力(地理、人口、資源、經濟實力、防衛力量、國民意識、結盟和友好關係);三是強製能力(軍事力量、戰略物資和技術、經濟實力、外交力量)。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學者對綜合國力進行了潛心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為綜合國力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麵,由生存力、發展力、協同力幾方麵有機組合而成,是由多層次多要素構成的大係統,可以概括為七大方麵,即經濟力、科技力、國防力、資源力、政治力、文教力和外交力。其中前四方麵可概括為硬(物質)國力,後三者可概括為軟(精神)國力。每一個方麵又包括許多具體的指標,如經濟力包括總量指標、人均指標、生活水平、比重指標;科技力包括科技隊伍、科技投資、科技水平、科技貢獻力等等。有的具體指標還包括一個子係統,如總量指標應該包括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商業總額、通信交通運輸等。
總之,盡管世界上在國力研究上還沒有定論,但它確實促使人們用係統的觀點看待國力的構成,認識到綜合國力是國家戰略的基礎,國防戰略的基礎,也是分析國際戰略力量對比的基礎。綜合國力的生成和發展不是某一方麵的要素作用的結果,也不是眾多要素的簡單相加,它是一個複雜的大係統,具有整體性、開放性、關聯性和動態性。人們普遍認識到,在國力中起先導作用的是科學技術,處於基礎地位的是經濟力量,政治、軍事和外交能力起保障作用,國家領導的協調統一能力則處在核心的地位。
世界各國對綜合國力要素的認識不同,對綜合國力的測算也辦法不一。西方學者試圖把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化為一些數量指標,用數學方程式來表示,一個最著名的也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喬治敦大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克萊恩的國力方程式:國力=(總體積+經濟能力+軍事能力)×(戰略意圖+國家意誌)。日本測算國力則采用社會調查方法,先把“國際貢獻能力”、“生存能力”、“強製能力”3個側麵指標化,再按調查評分統計,最後取平均值為國力值。原聯邦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富克斯的計算公式為:國力指數二1/2(鋼指數+能源指數)。
我國綜合國力研究專家黃碩風經過潛心研究和探索,建立了稱為“綜合國力動態方程”的一組描述國力的微分方程:綜合國力=生存力、發展力、協同力的函數=資源力、經濟力、科技力、文教力、國防力、政治力、外交力等的函數。這是主方程,整個方程由主方程和30多個子方程組成,根據不同時期的測算,就可以看到綜合國力的動態性變化和發展。目前我國比較同意這種測算方法,認為這一方程可以比較客觀地描述和反映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實際情況。
二、中國綜合國力穩步上升
不同的方式測算出來的中國綜合國力和在世界上的排序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綜合國力的穩步上升則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我國的“綜合國力動態方程”進行測算的結果,1949年,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主要國家排序中,居第十三位;60年代初上升到第十位,60年代之後的一段時間有所下降。80年代以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發展迅速,我國綜合國力在世界排序上升到第八位。目前居世界第五位。如果將澳門、台灣計算在內,我國的綜合國力還將有大的提高。
除了對中國綜合國力在世界各國中的對比以及總量上進行分析以外,我們下麵對中國20年來綜合國力的情況進行結構分析,以求更好更全麵地認識我國的綜合國力。
1.資源力
資源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綜合國力的非常重要的構成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
從自然資源上看,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麵積960萬平方公裏,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有136種。其中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二位,鐵、鋁、石油、天然氣等重要礦產資源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還有許多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包括鈾、錫、鉬、鎢、鈦、銻、汞、鉛、鋅、金、銀、硫、磷、稀土以及石墨、螢石、菱鎂、銅、錳、硼、滑石、高嶺土等等。水資源儲量6.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森林麵積從1970年的10930萬公頃增長為1990年的12646萬公頃,耕地麵積從1980年的99305千公頃增加到1995年的94971千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