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陸續頒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母嬰保健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對保護婦女兒童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國的婦幼保健工作逐步走上了法製化管理的軌道。
三、醫學科研,成果頗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學科研工作堅持為防病治病服務,把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作為研究重點,取得了豐碩成果。1979年,我國小肝癌的診斷與治療獲得美國癌症研究所授予的“早治早愈”金獎。沙眼衣原體分離培養成功,1981年獲得了國際沙眼防治協會授予的金質獎章和獎金。全手指缺失再造技術、血源乙肝疫苗的研製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濕潤暴露法治療燒傷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震動,並一直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八五”期間,我國又開展了“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節育技術和優生優育”、“新型藥物和新型醫療器械開發”、“中醫中藥”等9個重大項目共262個專題的研究,其中絕大部分專題通過驗收,成果總體處於國內領先或國際水平。早期食道癌的識別、診斷和治療研究以及食道癌發生發展規律等方麵工作,已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食道癌的診治已接近總體突破。我國首創的“聚氨酯栓堵術”男性節育新技術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成功地研製了“奧美抗唑”、“地塞米鬆”等一批新藥和“新型呼吸麻醉機”、“電視腹腔鏡手術係統”等一批新型醫療器械。針刺鎮痛及針刺麻醉的研究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1997年3種流行性出血熱滅活疫苗研製成功,保護率達94%以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世界第一台旋轉式伽瑪刀在我國研製成功並獲準進入國際市場。這對我國大型醫療器械出口來說尚屬首次。這一連串的豐碩成果充分體現了廣大醫學科研工作者的無窮智慧,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事業取得的光輝成就。對於推動我國衛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人口死亡率為25‰,居民平均期望壽命僅35歲,是世界上壽命最低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人口死亡率顯著下降,到60年代降為12‰。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我國的人口死亡率約為6‰。1996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0.8歲,婦女已達73.04歲,大大高於聯合國提出的到2000年世界婦女平均預期壽命65歲的目標。
20年來,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發生了很大變化。因老年性身體組織、器官退化引起的退化性疾病代替感染性疾病占死因首位。1996年,我國城市居民前五位疾病死因及其占死亡總人數的百分比為:腦血管病22.28%;惡性腫瘤21.66%;心髒病16.37%;呼吸係病15.28%;損傷和中毒6.52%。前五位死因合計占死亡總人數的82.11%。農村前五位疾病死亡原因及其占死之總人數的百分比為:呼吸係病25.20%;腦血管病17.35%;惡性腫瘤16.36%;損傷及中毒11.13%;心髒病10.80%。前五位死因合計占死亡總人數的80.84%。這種死因狀況已與發達國家相差無幾。充分反映了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對人民健康水平的巨大促進作用。
改革開放的20年,也是我國衛生事業繁榮、發展的20年。通過衛生管理體製和衛生機構運行機製等一係列改革,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整體力量大大增強,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工作不斷改善,醫學科研取得豐碩成果,人民健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這充分表明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已步入一個新的曆史階段。衛生事業的發展較好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衛生保健需求,有效地保障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