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屆亞運會上,我國均以較大的優勢連續保持了在亞洲的領先地位。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共獲15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的好成績,在我國體育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第二十四屆奧運會共奪得金牌5枚、銀牌11枚、銅牌12枚。第二十五、二十六屆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分別獲得獎牌54枚和50枚,金牌各16枚,都取得了金牌和獎牌數均列世界第四名的好成績。
1996年,在哈爾濱舉行的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我國首次獲得金牌、獎牌總數第一。在1997年召開的八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又創造了驚人佳績。共有179人659次超41項世界紀錄,其中16人19次超7項奧運項目世界紀錄,4人4次平3項世界紀錄,100人3隊367次超55項亞洲紀錄,88人6隊142次創66項全國紀錄。
我國的一批運動項目創造了世界的輝煌。在第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我國運動員囊括全部7項冠軍;第四十三屆世乒賽中,我國運動員曆經14年的奮鬥,再次包攬全部7項冠軍,震撼了世界乒壇。女子排球自1981年稱雄世界體壇以來,曾連續五次獲得世界杯賽、錦標賽、奧運會冠軍,成為世界女子排壇史上第一支“五連冠”隊伍。羽毛球健兒曾在1986年男女雙雙捧回世界最高水平的湯姆斯杯和尤柏杯,1987年又全部包攬了第五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5枚金牌。其他一些優勢項目如跳水、體操、射擊、舉重等繼續保持一定優勢。處於暫時下滑的項目如女排、羽毛球等在近幾年有所回升。國家女排在郎平帶領下,成績有所提高,獲得了第三名。羽毛球方麵,女子單打和女子雙打均取得排名世界第一的好成績。
我國體育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弘揚了國威,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擴大了祖國的影響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聲望,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的改革開放。
為了進一步提高體育的競技水平,經國務院批準,國家體委於1995年出台了《奧運爭光計劃綱要》。《計劃》根據世界競技體育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以準備本世紀內的國際大賽任務,同時為下一個世紀競技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中心,對我國競技體育發展進行了全麵規劃。明確了競技體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明確了重點發展的優勢小項和潛優勢小項,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一些措施開始實施,競技體育的係統管理和資源合理配置有了較大改善,有效地促進了高質量、高效益、高水平培養優秀的奧運選手和後備人才。
三、體育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確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體育體製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80年代以來,我國的體育工作逐步開始了一係列改革,改革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
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1993年,國家體委下發了《關於深化體育體製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六化六轉變”的改革思路和目標。同時出台了6大類29項改革措施。近幾年來,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體育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為核心,以運動項目管理體製改革為龍頭,以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為方向,全麵推進了體育管理體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