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2 / 3)

二、改革開放中開創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麵

黨的十二大製定了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麵的正確綱領,並確立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戰略方針。在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企業、農村、軍隊、學校等各條戰線結合自身的實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開創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麵。

1.加強和改進企業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為開創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麵,1983年1月第一次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認真討論了《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綱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保證它的社會主義方向,為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會後,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思想政治工作以黨政分開、推行廠長負責製、發揮企業黨組織的作用以及增強企業黨組織的活力為主要內容,對廣大幹部黨員進行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過去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嚴重危害性,認識到分清黨政職責、實現黨政職能分開、實行廠長負責製是經濟體製改革的必然要求,從而促使黨政分開、廠長負責製的順利進行,使領導班子整頓和調整有了新的突破。黨政關係理順,政工隊伍加強。廣大職工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進一步轉變了觀念,增強了改革意識,充分認識到實行民主管理對增強企業活力,幫助廠長實現生產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大意義,從而調動了廣大職工參加企業民主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思想政治工作還引導職工端正承包、租賃經營的指導思想,正確對待責、權、利,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防止和克服本位主義、個人主義、“一切向錢看”和損人利己等腐朽思想對職工隊伍的影響和侵蝕。

總之,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後,深入貫徹《綱要》,在狠抓係統教育和基礎工作的同時,使思想政治工作結合企業的整頓、改革、生產、經營一道去做,取得了初步成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2.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發展

為扭轉我國農村經濟、文化、教育落後,黨風不正,基層黨組織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黨中央於1983年1月30日發出了《關於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必須根據黨的農村政策,在繼續放開經濟政策,搞活農村經濟的同時,大大加強和改進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按照《通知》的要求,各地黨組織普遍加強對農村幹部和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農村的麵貌大有改觀。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促使農村政社分開,黨政分開,理順了農村基層的黨政關係,加強了黨的領導和基層政權的建設,適應了農村改革的新形勢;通過進行黨的現行政策教育,消除一部分幹部群眾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經濟政策,特別是聯產承包責任製問題上的誤解和疑慮,講清聯產承包責任製的長期穩定性;通過對幹部加強服務意識教育,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努力發展鄉鎮企業,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之路;通過進行關於共產主義的理想、道德,風尚教育,動員群眾同賭博、偷盜、封建迷信等歪風邪氣作鬥爭,使社會風氣逐步好轉起來。由於各地認真貫徹中央指示,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各項改革和生產建設中去,促進了農村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3.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色

1982年9月12日,軍委總政治部發出《關於學習、宣傳和貫徹十二大文件的通知》,動員全軍幹部、戰士在十二大精神指引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大力開創軍隊建設新局麵。

首先,按照“四化”標準,加強了部隊幹部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努力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通過各種途徑、辦法,大力培訓幹部,使軍隊的政治水平、文化程度、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提高。其次,創造了培養軍隊和地方兩用人才的寶貴經驗,把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培養一大批既能打仗又能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型軍地兩用人才。再次,開展了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1982年11月,總政治部總結了保定駐軍在搞好自身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和駐地附近的村莊、街道、學校、工廠掛鉤,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的經驗,號召在全國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軍民共建活動不僅大大提高了廣大官兵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了部隊戰鬥力,而且密切了軍民關係,加深了魚水情誼,從而推動了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三、扭轉“一手軟”的傾向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總結了製止動亂的經驗教訓,強調要認真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會後,我黨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改變“一手硬,一手軟”的狀況,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的戰略方針,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切實加強了思想道德建設。

(1)開展“兩清”,嚴懲腐敗,純潔組織,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係。

1989年秋冬到1990年,各級黨組織對政治風波中的極少數重占人物和重占事件進行了一次清查和清理,對且(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進行了深入考察,根據考察結果,對一些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同時嚴肅地查處了貪汙、受賄、投機倒把等犯罪案件,特別是抓緊查處大案要案,嚴懲腐敗現象,純潔黨組織,從嚴治黨;在一定範圍內進行了黨員重新登記,在全黨範圍內進行了思想整頓,對犯錯誤的同誌和全體黨員進行深刻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廣大黨員嚴格按標準要求自己,自覺抵製各種不正之風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侵蝕,黨員意識和黨性明顯增強,為把我黨建設成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更加堅強的核心力量奠定了基礎。

(2)開展“掃黃”和“除六害”的鬥爭,淨化了社會風氣,為思想道德建設創造了良好氛圍。

由於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和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泛濫,社會上出現了腐化墮落不良風氣,賣淫嫖娼、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聚眾賭博、拐賣婦女兒童、私種吸食販運毒品、利用封建迷信手段騙財害人等“六害”現象蔓延。反動書刊,色情淫穢、暴力凶殺、封建迷信等低級庸俗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市場,嚴重毒害著人們的思想。鑒於此,中央決定徹底清掃“黃毒”,消除“六害”。這次活動有力地打擊了各種罪犯,處理了一批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和職工,有效地遏製了社會上腐朽、醜惡的現象蔓延,對優化青少年成長的輿論環境,促進社會風氣好轉,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3)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989年7月,全國宣傳部長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通知》。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都認真組織幹部、群眾學習四中全會精神和鄧小平的重要講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使全黨逐步形成了學習理論的良好空氣。

從1987年開始,各高校相繼改革了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加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針對1989年政治風波中高校工作暴露的嚴重問題,各地黨委和各級高等學校的黨組織和黨員認真學習文件,切實改進工作,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各高校改變了馬列主義理論課單純傳授知識的傾向,從調整隊伍,充實骨幹,編寫教材等方麵進一步加強馬列主義理論課教育,著重解決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問題,對黨的信賴問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以及對中華民族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問題等等,各高校注重地把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結合起來,組織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了解建設和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培養學生對工農群眾的感情和艱苦奮鬥精神,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打下了思想基礎,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