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及其政策支持的幾點思考(2 / 3)

現代經濟理論普遍認為,在市場失靈的背景下,單純依賴市場調節很難完全解決問題,而政府作為調節經濟活動的補充力量,就成為解決問題的必然選擇。在中小企業融資信貸市場上,政府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克服由於市場調節不足導致的“市場失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國政府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方麵已采取相應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2年12月,我國中小微企業共獲得14.77萬億元貸款,其中小型微型企業貸款額占82%,增加額比上年同期多19.6億元,增速比全部貸款增速高出2.62%。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政策建議

我國雖然在政策上對中小企業做出了相應的扶持與保護,但是,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和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原有措施支持力度小、內容不夠具體靈活、針對性弱,使得現有政策已不能繼續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本文結合國外發達國家和國內典型地區的實踐經驗以及中小企業自身實際,就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相關政策提出如下建議。

(一)繼續加大財稅政策支持

1.擴大財政資金規模,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首先,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近幾年來,中央及各地財政已經通過發布相關文件規定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基金,但基金規模小,實施力度不夠,且缺乏統一的政府監督。各級政府應認真分析專項基金的使用情況,進一步把專項基金落到實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其次,優化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國家財政在扶持大中型企業的同時,已經以基金的形式通過無償撥款、貼息貸款的方式來扶持中小企業。但是能得到國家財政資金扶持的僅占一小部分,而且以科技型中小企業居多。因此,政府應著重擴大財政資金的優惠及範圍、使用方向和涉及領域,促進中小企業財政補貼形式多樣化,增加補貼額度,構建貸款風險準備金補償政策。

2.規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中小企業的實際稅負普遍超過利潤的30%,不僅要承擔法定的稅費,還要承擔相應的會議費、水資源費、有關部門提供有償服務收取的費用、罰款等,負擔很重。政府可利用降低稅率、減稅清費、提高稅收起征點、擴大營改增的試點地區和行業範圍、加速折舊等方法為中小企業提供稅收優惠,使中小企業切實感受到國家的重視與扶持。

(二)完善金融政策,建立多元化融資機製

1.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實行差異化策略。2011年銀監會發布《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對商業銀行貸款投放做出了新的規定,指出要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力度,重點扶持單戶授信總額500萬元(含)以下的中小企業,保證中小企業的貸款增速和增量得以穩定發展。對中小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增強利率政策的透明度,把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始終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債,加大力度創新中小企業抵押擔保的方式,相對適當地放寬對中小企業的擔保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