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公允價值的應用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客觀需要
對於企業合並業務的計量,曆史成本計量存在諸多局限性,而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則使其能避免采用曆史成本計量所存在的局限性,因此對這類業務便需要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特別是在證劵市場逐漸出現並逐漸擴大之後,經濟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密。很多投資者便十分注重投資收益和風險的相關波動,這些投資者為獲取更多的投資收益必須及時做出準確的決策。而為了有效地提高決策的實用性,應該推動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重要性。因此推進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使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七)公允價值體現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當今世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我國企業要與國際接軌,就必須保持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這樣才更有助於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三、我國現階段運用公允價值計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施公允價值計量的市場環境不完善,公允價值取得難度偏大
公允價值是參與交易的雙方對市場價值的一種共同的判斷,公允價值的獲得需要的是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但我國目前許多的交易市場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市場環境變化多端,市場競爭激烈,各利益主體十分注重商業信息的保密性,基本上不可能獲取可靠的公允價值。除此之外,由於我國的經濟體製導致政府對於市場的幹預較多,往往會產生實際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差較大的現象,這就增加了公允價值的取得與公允性判斷的難度,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采取的都是估計方式,導致財務數據不夠客觀,公允價值計量的可操作性較差,尚不具備完善的運用公允價值的市場環境。
(二)獲取公允價值的信息成本較高
第一,比起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市場經濟不夠發達、市場交易不夠活躍,金融市場規模小、金融工具使用不普遍,因此,要取得有關的公允的市價就要花費很多成本。第二,公允價值計量是動態的,要求會計人員在每個會計期末都要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做出認定,這個過程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成本。目前,我國在實務中對於那些不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在確定其公允價值時,需要根據會計師事務所的評估等技術手段來確定,不但取得相關數據資料的難度較大,而且在收集市場信息過程中還會發生很多費用,以及因審計公允價值信息所造成的審計費用的增加,這些費用都會增加企業的信息提供成本。
(三)公允價值計量增加經營業績的不確定性
在成本計量模式下,出售前市價的波動不調整賬麵價值,也不計入當期損益,除非期末市價低於成本。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例如,在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時,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變動將被計入損益,這會導致企業的經營業績的不確定。
(四)公允價值計量增加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性
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經濟環境和風險狀況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信用的不確定都會引起企業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如果波動性存在,那麼當財務報表反映這種波動時,反映外部環境等變化所引起的損益的變動,並不能提供非常相關的信息,甚至可能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
(五)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有導致利潤操縱的嫌疑
隨著公允價值計量在新會計準則的大量使用,通常的收益觀也就隨之改變,因為公允價值的變動是計入當期損益,從公允價值取得和確定的方法中分析,人為的估計總是在所難免的,這可能在應用公允價值計量時為企業操縱利潤創造了條件。
(六)會計從業人員的執業水平有待提高
公允價值的確定與會計人員執業水平的高低是密切相關的,必須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對公允價值的理解力和判斷力,進行有關公允價值理論、確認等方麵的專門的知識培訓,增強會計人員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實際操作能力,全麵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目前有部分會計從業人員漠視會計職業道德,法製觀念淡薄,所以我們還要加強法律意識教育,強化職業道德和法製觀念,保持職業操守,防治弄虛作假的現象。
四、解決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措施
(一)建立規範的公允價值計量理論框架體係,完善對公允價值的評估
首先,引進新的會計知識和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實際技術操作水平和職業判斷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把握相關性與可靠性以及成本效益原則,為實施公允價值計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在新會計準則的執行過程中,估值技術的應用是一個較難的問題,單純依靠企業財務會計人員不容易取得公允價值尤其是估計價值,因此,在我國新會計準則體係適當引入公允價值計量之後,資產評估業也必將加強與會計合作方麵的工作以保證公允價值的取得。在我國目前的環境下,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案就是建立第三方評估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