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步合並會計處理的風險與防範(3 / 3)

(一)增強企業濫用公允價值的動力

在會計信息決策有用觀的作用下,公允價值成為目前會計領域的顯性計量屬性,同時由於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標準的非一致性,使得在具體運用中存在較多的風險操控點。《通知》規定,在個別財務報告中,原分步投資項目的曆史成本與在合並日重新計量的公允價值之差計入投資收益。而若按照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公允價值產生的利得或損失一般在相關投資被處置時才能實現,《通知》的規定在一定意義上為企業公允價值的損益化開通了一條特殊的綠色途徑,這將增強合並方運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偏好。

為了防範企業在逐步合並中通過公允價值進行會計操縱的風險,監督及審計人員應該重點關注合並方在合並日個別財務報表中的投資收益數額,並與以前年度的投資收益數額進行比較。若發現企業在合並日的投資收益較大,與以前年度的投資收益存在顯著的差異,監督人員則應該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性,進一步的檢查投資收益的來源與組成部分。對於企業通過分步投資實現合並產生的投資收益,應該要求企業對合並日公允價值的確認方法與程序提供合理的解釋,並提供相應的原始證據。

(二)增強企業利用商譽調節資產收益率的動機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逐步投資實現的合並應該在規定的日期編製合並財務報表,並確認相關的商譽。隨著企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合並報表成為客觀、真實反映企業會計信息的載體與工具,投資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偏向於合並報表信息的質量。對於分步投資實現的合並活動中商譽的確認,《通知》指出,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於購買日持有的公允價值與購買日新購入股權所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之和,為合並財務報表中的合並成本,購買日享有被購買方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與合並成本之間的差額為商譽。由於合並中商譽確認的可行性,因此在實際中有些企業會通過商譽進行會計操縱,主要表現為通過商譽操縱企業合並報表的資產投資收益率。

為了規範企業的分步合並活動,檢查人員在例行檢查活動時,應該重點比較每個時期合並財務報表的淨資產收益率,同時關注各個時期合並報表中商譽的大小。若發現企業合並報表中各期淨資產收益率比較平緩一致,而商譽價值的波動較大,則檢查人員應該保持職業的敏感性,合理懷疑企業的會計操縱風險,應該要求企業的財務負責人給出合理的解釋與相關憑證證明。

(三)增強企業調節其他綜合收益的可能性

為了滿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減少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理解成本,2009年財政部頒發《財政部關於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通知,指出企業應當在利潤表每股收益項下增列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和綜合收益總額項目。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用以反映企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未在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後的淨額。同時企業還得在附注中進一步解釋與披露其他綜合收益各項目及其所得稅影響。《通知》規定,在分步合並活動中,合並方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涉及其他綜合收益的,與其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應當轉為購買日所屬當期投資收益,在合並日的合並財務報告中反映。實務中由於其他綜合收益來源的複雜性,提高了合並方運用其他綜合收益進行會計操縱的可能性。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其他綜合收益主要有以下五項內容構成,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產生的利得,現金流套期工具產生的利得,外幣財務報表產生的差額,投資性房地產項目產生的資本公積等。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比例享有的被投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的份額。

其他綜合收益作為綜合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真實與否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為了有效防範企業在分步控股過程中通過其他綜合收益進行投資收益的操縱,審計、監督人員應該關注投資收益的來源情況。若發現企業合並報表中有較大數量的其他綜合收益轉入投資收益,則應該要求企業相關財務人員做出合理的解釋,並提供充分、適當的證據。

五、總結

隨著資本市場上投資風險的不斷增加與投資者風險意識的增強,實際中分步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試探效應”,使得實務中通過分步投資實現控股合並的案例將不斷增多,企業通過分步投資合並方式進行財務操縱的可能性也不斷提高。為了規範我國資本市場秩序與引導社會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需要對分步投資合並容易發生的風險點進行應有的關注,並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識別與防範。

參考文獻:

1.譚勁鬆,劉炳奇,譚燕.企業合並:政府主導下的多方利益博弈——來自10起換股合並案例檢驗[J].管理世界,2005,(2).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財政部會計司組織翻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008[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