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運營的結果是一係列表現組織運營績效的指標,這些指標不是利潤,而是組織為實現目標所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以及產生的影響力。同營利性組織需要全麵客觀地反映組織利潤一樣,非營利組織同樣需要全麵客觀反映其組織績效,組織績效的可量化信息主要來自會計信息係統,那麼,就需要構建以績效為核心的會計係統,這個係統通過信息的搜集、整理、監督和反饋,對組織的績效進行控製,使之按照組織的目標績效進行運營,因此,這是一個以績效為核心的控製係統。
彼得·德魯克基金會提出的組織自我評估模式是一個非常好的借鑒。這個評估模式是以德魯克的五個著名問題來構架的,即:我們的使命是什麼?我們的客戶是誰?客戶的認知價值是什麼?我們期望的結果是什麼?我們的計劃是什麼?將這五個問題衍生成寬泛的績效評估概念框架,需要非營利組織必須建立一個以完成使命為宗旨,以服務客戶為目的,全麵提高組織運營績效和提高社會影響力或公信力的運營和管理體係,建立一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體係,而對這個體係的績效評價恰恰是滿足客戶需要,建立一個鏈接“使命——服務——結果”的績效管理模式,這個模式能夠使組織自省和自我改善,能夠清醒地認識組織和服務對象的關係,將內部管理績效和社會效益績效最大限度的融合。
從會計係統的構建而言,績效會計控製係統是一個可以使組織和外界進行互動的端口,一方麵是基於會計控製研究績效信息的生產與披露,另一方麵研究基於資金流動產生的績效信息的搜集處理與披露問題。更為全麵的說法就是在會計所涉獵的領域內基於績效為核心的信息控製係統。這個控製係統可以把非營利組織的使命和運營結果鏈接起來,可以在組織內部形成一個統一的首尾相接的管理係統,將資源、製度和行為予以統一,將組織的運營管理和外部環境予以統一,形成良好的互動,可以彌補現行非營利組織會計模式存在的弊端,使會計的本質、目標、核算和披露相統一,對內提供對組織績效進行控製的信息,對外披露組織會計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績效會計信息。
四、我國非營利組織透明績效信息的內容組成
非營利組織績效會計係統可以生成和披露全麵回答這五個著名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按照績效維度披露組織的信息,需要將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事項重新分類,以“資源、負債、資源剩餘、投入、產出、效果”為會計要素,重新設計績效財務會計報表,按照財務會計的準則規範披露可計量的績效信息。而可計量的信息不能全麵反映組織的績效,不能完全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組織績效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信息披露環節需要對財務性和非財務性信息進行整合。披露的信息應包括以下內容:(1)組織的概況。包括組織使命定位、業務領域與分類以及服務對象的確認標準或認定範疇。(2)組織資源的配置與治理結構信息。包括組織的年度預決算信息;權力機構、監督機構和運營機構的責權關係信息。(3)組織績效基礎信息。包括:不同業務類型的投入信息、產出信息、結果信息以及資源與存量信息,這些信息基本上是可計量的信息,通過績效會計係統以財務報告的形式披露。(4)組織績效整合信息。包括根據績效基礎信息設計一係列指標計算分析組織的績效信息,用於不同組織之間、組織內部不同期間的比較與分析;還包括對組織績效的因果關係進行分析的信息,對組織成長性和組織使命等信息進行整合分析的信息等。這部分信息用於彌補可計量信息的不足,旨在全麵披露非營利組織績效信息,用於社會公眾全麵評價組織績效,促進非營利組織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時,提高其社會公信力。
五、結論
非營利組織應該改革現行的會計體係,構建績效會計控製係統,按照上述內容完整地披露組織各項績效信息,這樣才能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贏得公眾對非營利組織的信任和支持,才能順利地進行社會公信力的建設,這樣公眾才能放心地捐贈資金供組織使用,組織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而謀求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社會管理創新的大趨勢下,非營利組織以信息透明去建立社會公信力已是必行的路徑。但是,非營利組織的績效信息透明化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完善製度的同時,更需要轉變觀念,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注:本文係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非營利組織類型與績效管理會計信息整合研究”資助,項目編號:11CKJJ41;主持人:薑宏青)
參考文獻:
1.陳蕎.民政部:郭美美事件後7月全國社會捐贈額減半[N].京華時報,2011-09-14.
2.詹姆斯.P.蓋拉特.21世紀非營利組織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彼得·德魯克.非營利組織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4.薑宏青.非營利組織績效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5.李建發,張增蓮.基於財務視角的政府績效報告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9,(6).